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给后面问题。共20分。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复举种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举种:举众,全体。②生:生口(俘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交通:交际、往来
B.暠素慷慨 ,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C.暠与相揖谢:道别、辞别
D.会匈奴并、凉二州寇:侵略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暠至,□复举种向化
②驰传上言,□二府畏懦
③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

A.①而②以③以 B.①乃 ②以 ③则
C.①而 ②而③则 D.①乃 ②而 ③以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B.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C.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D.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
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
(2)作者评价种暠为“好立功立事”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顺恪六奇别传
清 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茗宁,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耶!”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逸,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明世为观察,以樗蒲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曰:“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起,捉其臂曰遽:于是,就
B.会王师入粤,逻者六奇执:捉拿,拘捕
C.衣以絮衣,不,径去谢:感谢
D.知关河厄塞形势稔:熟悉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读书识字,至为丐问:以丐
B.询氏里少好博,尽败
C.闻市中有铁丐,汝是否六奇,家世潮阳
D.衣絮衣,不谢,径去将归,复三千金为寿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
B.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
C.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
D.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C.又欲其西封肆:扩张
D.将取之焉:哪里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与例句加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A.缒而出
B.越国以
C.济而夕设版焉
D.若不秦,将焉取之

选出下列各句中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句()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甚矣,汝之不惠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秦“退师”理由的一组是()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⑤夫晋,何厌之有?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处。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
(3)子贡曰:“,吾亦欲无加诸人。”
(4),不悱不发。
(5)晋侯、秦伯围郑,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完成下面后面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吾其还也
C.君知其难也 D.又欲肆其西封

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夫晋,何厌之有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C.以其无礼于晋 D.竖子不足与谋

翻译语句
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
B.世祖之善:赞同
C.为为讳乎首:首领
D.半年可讫:完毕

下列句子全能直接表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于是向皇帝隐瞒罪过,结果因此被杀。
C.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他受贿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就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2)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