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原文填空。
我们( ),在田野里( ),找了半个下午,还是( )。我们( )地坐在( ),一( ),看见远远的水面上( )着一个( ),( )地转着,将水 ( ),( )水在( )。那里是我们村的(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野菊花
你见过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爱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它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以为它是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它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还有消毒止血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竟有这么多的用途。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人不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要给予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给短文倒数第二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文中画“ ”的句子是( )
A.反问句 B.设问句 C.疑问句
(4)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5)野菊花有哪些用途?
阅读课文《荷花》节选,完成1—5题。(共15分)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fú fó)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piàn piān)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荡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制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1)文中荷叶是什么形态?比作了什么?
(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拼音和词语,在括号里打“√”。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仿写一句拟人句。
写拟人句:
(4)在文中有一个AABC式的词语(翩翩起舞),请你学着写三个这样的词。
(5)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一句抄下来,并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
课外阅读
自行车撞了人以后
暑假里的一天,我上街去买菜。路上,忽然“嘎”的一声,随后传来孩子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只见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哭。旁边翻着辆自行车,一个戴眼镜的青年正吃力地站起身子。我赶忙跑过去想拉起那孩子。这时,一个妇女从路旁的店里直蹿到街上,瞪着眼骂道:“瞎了眼了!撞倒了我的孩子!”一边抢着抱起了那坐在地上的孩子。戴眼镜的青年忙说:“阿嫂,我心太急,车子撞着了您的孩子,真对不起!”说着就掏出钱往妇女手里塞,一边摸着那孩子的头:“小姑娘,摔痛了!叫你妈给你买点好吃的。”那妇女不肯接钱,她怀里的孩子却哭得更响了。
街上看热闹的人渐渐围拢来。 人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现在的年轻人骑车太横冲直撞了这青年人还蛮客气懂道理快送医院查查,伤着没有青年人忽然醒悟了,满口说:“好!好!我这就带着孩子上医院检查,刚才我只记挂着自己母亲的伤势,急着赶往医院去看她,没注意走过来的这孩子,对不起!对不起!”
“哦,是这样。孩子一时看不出有什么伤,就算了。”那妇女的口气和缓了。“那怎么行?我反正上医院去,孩子先让我带去看看,好放心。”“你快去看你妈,孩子真有事,我自己送去。”青年不肯,站着没动。围观的人你一言我一语guān qiè( )地说:“青年人,这阿嫂诚心放你走,走嘛!”“孩子有她妈,你放心走吧!”“以后骑车要liú xīn(),青年人!”
我站在人群中,只觉得有一股暖流包围着我,全身热乎乎的。
(1)在文中有拼音处写汉字。 (2%)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
七嘴八舌:
醒悟:
(3)缩句。(2%)
①街上看热闹的人渐渐围拢来。
②一个戴眼镜的青年正吃力地站起身子。
(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上下的意思连起来。(4%)
()阿嫂怎样责骂,他()有礼貌地耐心解释。
青年人想:()被群众批评,()应该主动地赔礼,得到群众的谅解。
(5)给文中画横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6)用自己的话说说,阿嫂为什么会改变态度? (2%)
(7)文中的最后一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
阅读回答问题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这则寓言故事选自《》一书,并由此演变成的成语。
(2)解释加点词义。
方:谓:渔者:禽:
(3)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把这句古文译成白话文
(4)这个寓言故事让你明白的道理。
课内阅读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了,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1)“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的意思是()。
A、我没有腿病,不但便于行,也便于久坐。
B、我有腿病,不便行走,但便于久坐。
C、我有腿病,不便行走,也不便久坐。
(2)语段中的“脑力劳动”具体指;“体力劳动”具体指。(2分)
(3) “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的意思是。
(4) “我”感谢花草的原因有哪两个?
(5)语段中划线句中的“这”指的是,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新课标第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