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一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
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 )
(2)读句子,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
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行动一致。( )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
(3)在文中找到表现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弟弟受伤后碰到爸爸时: 。
爸爸自己走了以后: 。
同学对他说完话以后: 。
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 。
(4)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认真读,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这一点。 。
(5)选择正确的答案。
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的描写方式是(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6)认真读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想一想这只是极微小的动作,为什么那动作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根据课文内容或提示填空
(1)“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的刺去。”该段出自我国大文豪的文章《少年闰土》,这个学期我们积累了他的很多名言:
(写一句)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伯牙所念,钟子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乃破琴绝弦,终身。”
(3)当我们看到城镇周边的大片良田被用来建工厂、盖高楼时,不禁想用学过的一条环保标语“,”来提醒人们:珍惜土地!
(4)在“轻叩诗歌大门”单元里,我知道了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通过阅读认识了一位现代诗人;我们小组也围绕主题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
阅读下面短文。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 tuó)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的树林,上上下下的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读huì 鸟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飞向天空离开树林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摘自《童年的牧歌》)
(1)文章用“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句话开头有什么作用?
(2)春天的黎明,父亲来到树林边怎么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
(3)父亲喜欢鸟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简要概括。
(4)文中写道“我茫茫然地望着宁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飞鸟,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为什么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结尾?
阅读下面文段。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一句这样的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1)请给下列汉字注上汉语拼音:
瑞()兆()
(2)“冬天麦盖三层被”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作者说“瑞雪兆丰年”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从文中看,其根据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1)海纳百川,;,。
(2),立根原在破岩中。
(3)红军不怕远征难,。
(4),要留清白在人间。
(5)使弈秋诲二人弈,,;一人虽听之,,。
课外阅读展示。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还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5分)
戛然而止()硕果()伴和()
步履()雕琢()沁人心脾()
(2)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_____,夏天的特点是_____,冬天的特点是_____,秋天的特点是__ ___、____ __、_____。
(3)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 ____、__ ____、__ ____。
(4)秋的神韵是什么?(1.5分)
(5)将“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改成陈述句。(1.5分)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1.5分)
(7)秋天很美,我想用一句话来赞美秋天。(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