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图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U0不变。
图1 图2 图3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置于 端。
(3)假如小珍同学用完好的器材按如图17所示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时正确操作,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摆动到最大刻度,其原因可能是:① ;② 。
(4)小珍在张芳同学已连好的电路上操作,当闭合开关S,把P向a端移动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张芳同学把 。
(5)小珍同学按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某次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如图2所示,电流表示数如图3所示,则此时被测电阻Rx两端电压为 V,通过Rx的电流为 A,被测电阻Rx= Ω。
(6)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被测电阻的阻值为Rx,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突然烧坏,请你用剩下的器材测出Rx。先在右边方框内画出此时的实验电路图;再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Rx的表达式。
a.实验步骤: 。
b.Rx的表达式:Rx= 。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电路.
⑴在连接电路时发现,还缺少一个元件,他应该在电路中再接入的元件是.
⑵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观察.
⑶另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对小明的电路作了如下的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你认为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理由是.
我们都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评估实验的方案
方案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乙:除甲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丙: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丁:与丙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它步骤相同.
以上四种方案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_____________(甲/乙/丙/丁)
解决实验中问题
(1)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上/下)调节.
(2)小丽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在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请你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请你回答: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2)图乙中__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熔点为_________℃.
(3)小丽同学评估小宇同学所画的图像时指出:图像中的EF段不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请你帮小丽陈述其中的奥妙?
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
小华同学想用天平和量杯测一石块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分度盘的指针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若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g,若用量杯测量出石块的体积为15.8cm3,则石块的密度是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