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观看了宾馆等处的光电烟雾探测器后,自己设计了一只“火灾报警器”。该报警器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所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光敏电阻R、电磁铁(线圈阻值R0=15Ω)、电源U=6V、开关等组成;“工作电路”由工作电源电铃、导线等组成。小明的设计思想:当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工作电路接通,电铃报警。
已知该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之间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光强”表示光强弱的程度,符号为E,单位为cd。)
光强E/cd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光敏电阻R/Ω |
36.0 |
18.0 |
12.0 |
9.0 |
7.2 |
6.0 |
(1)分析上表数据,根据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光敏电阻的阻值R随光强E变化的关系式为R= 。
(2)闭合电键S,如果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50 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则光敏电阻接收到的光照强度需要在多少cd以上?
(3)按小明的设计,当室内烟雾增大时,光照减弱,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到一定值时,衔铁与 (“上方”或“下方” )的M、N接触,电铃工作报警。
在测2.5V小灯泡(电阻大约为10Ω左右)额定功率的实验时,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为6V。
(1)请用笔画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在连接电路时,有甲“10Ω 1A”和乙“20Ω 1A”两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则应该选择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片应移到(选填“A”或“B”)处。
(4)小明调节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这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A,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小明主动提出为当地图书馆建造一条供残疾人使用的轮椅斜面通道。斜面的设计方案还没有最后确定,所以小明利用长度一定的木板,做了如图9所示的斜面实验,通过增加书本来改变斜面的高度以寻找合适的斜面坡度,
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重力/N |
升高/m |
有用功/J |
拉力/N |
移动距离/m |
总功/J |
机械效率/% |
1 |
5 |
0.15 |
2.2 |
0.5 |
1.1 |
68 |
|
2 |
5 |
0.20 |
1 |
2.7 |
0.5 |
1.35 |
|
3 |
5 |
0.25 |
1.25 |
0.5 |
1.55 |
81 |
(1)通过计算,求出以上表格中的空缺的数据。
(2)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如果只考虑省力这个事实,你认为哪种坡度最适合轮椅使用?在决定坡度的时候还得考虑其它哪个因素?
如图7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的唯一不同
就是长度不一样,小名同学发现:依次口吹这三个笔
套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小名在查阅资料后
终于弄懂了口吹笔套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笔套内的
空气柱。
问题:
(1)根据上文实验现象,提一个问题:
问:
(2)你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答:
|
(3)事后小名根据这个实验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如图8),在竹管开口处①向
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小闵同学参加的实验小组,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将前两次实验的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了下表中.第三次实验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情况及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8—15所示.请你将他们第三次实验的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表格中.
次数 |
电压(V) |
电流(A) |
电阻(Ω) |
1 |
1.40 |
0.30 |
4.7 |
2 |
2.00 |
0.40 |
5.0 |
3 |
图8—15
某同学用图10所示的电路来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其中R为定值电阻.他第一次实验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1,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
的示数为I1;他第二次实验仅将定值电阻的阻值换为2R1,闭合开
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2.结果发现I2<I1,但I2≠0.5I1.由
此他认为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他的结论是________的(填“正确图10
”或“错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