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
|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
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晋商文化的显著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清乾隆、嘉庆时期,晋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晋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晋商的“贾儒结合”的实质是
|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
|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
| C.传统商业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
| 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结合 |
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②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
③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下列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 A.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
| 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有很大进步 |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 D.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
|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
|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
|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在一次讨论课上,小朱和小骆两位同学在对我国古代经济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是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的来源。你认为它应来自于
| A.家庭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 C.私营手工业 | D.官营手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