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选段。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在她的血型。有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女孩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 愿 、原)意献血。
一阵沉( 默、墨)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 谢谢你 医生说 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 洒、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 程、诚)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1)划掉文段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我会给第三自然段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3)“输血迫在眉睫。”中的“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
(4)请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阮恒的动作。
(5)假若你是当时的阮恒,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草原》片断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③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⑤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⑥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⑦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1)上文的句序已被打乱,请作调整。正确的顺序为: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缺漏的词语。
(3) “一”有四种解释:A数词;B相同;C满、全;D专一。“高歌一曲”中的“一”应取第种解释,“一碧千里”的“一”应取第种解释。
(4) “翠色欲流”描写了,“一碧千里”描写了(A绿的颜色;B绿的神态;C绿的范围;D绿的广漠),“欲”的意思是。
(5)用“~~”画出两个比喻句。其中第一句用比喻。又用比喻。第二句用比喻。
(6)这段文字在描述时,采用了的写法,在写草原的“天底下”时,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
阅读(二)、
卧薪尝胆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小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会稽(jī)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chōnɡ)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兵败会稽的耻辱。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1)给多音字组词。
会kuài huì强 qiángqiǎng
(2)短文主要写了、这两个人物,重点写了。
(3)读第四自然段,按要求做题。
①用“”画出勾践“卧薪”的句子,用“”画出勾践“尝胆”的句子。
②“卧薪尝胆”一词中“薪”指,“卧薪”指。“尝胆”指,“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③越王勾践这样做,是为了
(4)研读短文,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
①越王勾践转败为胜的原因是
②吴王夫差失败的原因是
(5)读了短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阅读(一)
谢谢您,老师
①人生有许多事要学,人生有许多事要做。一生教你学做事的人,便是老师。
②人生有许多难做的事,而最难的事是做人。在这世上首先教你做人的人,便是老师。
③人生有许多东西令人珍重。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真诚。在这世上,惟有老师,惟有老师呵,教你真诚。
④老师的职业,容不得虚假;老师的职业,排斥奸佞。诲人之心长在,哗众之意皆无。一切伪善、恶丑、买空卖空,损人肥己的言行,与老师的道德相悖,为老师的称号所不容。
⑤也许,你的一生,()过许多坎坷,()过无数道台阶,终于()辉煌,()了顶峰。请你面对清风明月,扪心自省,你可记得,每一道沟坎,每一步阶梯,有几位老师搀扶你前行,用肩膀托你到高处去领受人生的风景。
⑥在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上,谁也数不清有多少老师的身躯,做了铺路的石子,让你踏着他们去开辟前程。小心地抬起你的脚吧,不要碾碎了他们的心灵。
⑦或许,你感喟一生的平庸,叹息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荣耀的光环总套在别人的头上,只将寂寞、清冷、悲苦甚至不幸赏给自己。也请你静夜长思吧,有多少老师为你付出了同样的辛劳,甚至给你远超过给别人的呵护,为你微小的成功而高兴得热泪涔涔,就算你失败,跌倒,周围都是嘲讽的目光,也总有一双眼睛,充满怜爱地凝望着你。那就是老师的眼睛。不管你是灿烂还是黯淡,你都是老师心中的星辰。请你振作吧,别伤了老师的心。
⑧把老师比作母亲,比作人梯,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作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都不过分。这世上倘没了老师,人类将永远陷入混沌。老师是擎天的柱,润泽大地的春雨,人类绵延不绝的火种,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老师更神圣。
⑨不管是华发满头,还是青春年少,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向所有老师恭敬地祝福,含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1)第⑤段括号中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跨越踏上步入攀上 | B.越过登上走进爬上 |
C.踏上跨越登上攀上 | D.跨过踏上进入爬上 |
(2)第⑦段的画线句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4)第⑧段中,作者吧老师比作“母亲”“人梯”“红烛”“春蚕”,想一想,还可以把老师比作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比?请简要回答。
(5)文中哪些理由表明:“没有任何人比老师更神圣?”试简要回答(至少说出两条理由)
(6)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
①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像浮萍一样随波逝去,也有的像树根一样牢牢地扎在人们的心里。每当我翻开纪念册,看到一张卡片上夹着的那一片绿叶时,我就深深地怀念起我的启蒙老师——叶老师。
②我的童年是在一个使我梦萦魂绕的小山村里度过的。叶老师是我童年时最好的引路人。那时,叶老师才20多岁,平日文静寡言,但是却很喜欢和我说话。叶老师喜欢我,我也敬重叶老师。
②叶老师喜欢绿叶,在她的书里常常可以看到绿叶制作的书签。一次我和叶老师在野外散步,我看见她低头捡起了一片宽大的树叶。“叶老师,您怎么这么喜欢绿叶?”我憋不住问。叶老师不置不否,却给我讲敢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位小姑娘患了重病,自己觉得马上就要死了,她望着窗外的常青藤,说:“常青藤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我就要离开人间了。”人们都为她伤心。这件事被一个年迈多病的画家知道了,老画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抱病握笔画了一片碧绿晶莹的叶子,把它牢牢地扎在常青藤上。此后不久,老画家安然长逝了,而那位小姑娘却从此坚强地活了下来。听着叶老师娓刀的讲述,我悟出了她喜欢绿叶的真正原因。
④后来,我离乡来津。分手时,叶老师送我一束花,可我却说:“你还是送我一片绿叶吧。”叶老师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
⑤去年教师节的时候,我特意去看望叶老师,她显得有些老了,但比以前健谈了,她见到我很高兴,我也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临别时,她送给我一张非常精致的卡片,上面镶嵌着一片绿叶,绿叶下整齐地抄着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的,果实的事业是()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的。
⑥此后,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卡片,像是珍藏着叶老师的一片心。
(1)给文章选择恰当的题目,在括号里打“√”
绿叶的故事()一片绿叶的回忆()引路人()
(2)选择文中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不说喜欢,也不说不喜欢()
②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③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④没有顾虑,没有遗憾地离开人世。()
(3)请给第 ⑤自然段的一段名言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甜美谦逊尊贵
(4)阅读第③自然段,说说老画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幅什么图,其寓意是什么?(5)文章叙述了一个与绿叶有关的故事,读后你认为“一片绿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走进书屋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多()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幕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不可磨灭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荧光幕前的观赏()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变得多彩多姿,这是现代人莫大的幸福。我们再也不必“囊萤夜读”“手不释卷”,而能够在欢笑里、蹦跳中增长知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浸浴在“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陶陶”的境界里。
(1)为文中的括号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选择正确答案。短文作者的主张是( ):
①不看电视了,只是读书 。
②大部分时间看电视,少阅读一点书。
③少看电视,多读书。
(3)短文为什么以“走进书屋里去”为题?
(4)作者把阅读书籍和荧光屏前观赏分别比做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5)我们今后该怎样对待看电视、漫画书和阅读书籍的问题?请发表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