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注】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 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漫:随便。
解释下列加点词
(1)纤悉不遗     (2)公其失船为何日      (3)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翻译下列句子。
(1)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2)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文中闻公的做法,对你生活有什么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①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③,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注】①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②掖垣:泛指高官。③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
下列句中的“之”与“属万里为之记”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其柄国之日也 B.何陋之有
B.至之市 D.唐人尚未盛为之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
B.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的原因是韩侂胄日益专权。
C.家人不告诉杨万里和时政有关的事,是因为知道他忧虑国事。
D.杨万里临终前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万里为之记:(2)侂胄专僭日甚:
(3)言侂胄用兵事:(4)亟呼纸曰:
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不见用。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给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
(1)日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______(2)不能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
填空
(1)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指物作诗立就”;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
翻译下面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奇其父。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即诗四句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翻译下列各句。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根据原文填写句子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方仲永天资聪慧?(至少举两处)
②方仲永“泯然众人矣”是因为(用最后一段的话回答)
③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
方仲永的经历给你怎样的启示?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未尝识书具()② 父焉()
自是有名()④每日出()
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 “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书谢御史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先生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
【注】①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②笞:竹板。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莫敢()②先生御史(
之()④先生大怒(
下列加点的“之”与“巡城遇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 B.而两狼并驱如故
C.跪而拾以归 D.亦荆吴形胜最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11.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