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思想家们流传下了的著名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本原是火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研究内容有何异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中西思想的不同之处。(高度概括回答)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为什么与西方的启蒙思想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近代牡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美国重要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
——于沛《近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材料二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结果。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1)概述《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它被近代中国学术弊广泛编译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梁启超所理解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主,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例耒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夫病症既变,宜用新方;岁步既更,宜革旧历。”

(1)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2)上述表格中的史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民主政治理念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未来的世界文化中,民主政治必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民主政治的观念源远流长,从两河流域及希腊城邦,以至于西欧古代部落民主,然后一步步演变到市民的参政,最后归结为英美的民权与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这一系列的演变,有其历史背景与条件。到今天因为民主政治确实是比君主制、独裁制或集权制为公平、合理,因此民主政治理念已为举世认可。若要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独立地建立起民主政治理论,井非易事。可是,若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尤其是恕道观念及尊重人性的观念上,做进一步的伸展,则未尝不能在中国文化中纳入民主政治。
——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英美法民主政治理念发展的主要因素。
(2)概述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和民主政治理念的鹿点,并结合古代思想进行论述。

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减低了运输成本。1830 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近程。
——(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艘)
吨位
1875
中国
招商局
4
5860
1887
英国
太谷、怡和
7
13922
1898
日本
大阪
4
6581
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5743

材料三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
(2)据材料二概况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阖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这一时期实业投资热出现的内部社会条件有哪些?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你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