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49年9月21日—30日,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662名代表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还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至此,作为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圆满完成其历史使命而载入史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作用。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这一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全面;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4分)
(22分)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在外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中国人迅速不断地、一次次变换择取更新的两方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化的主要三种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两种近代化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简要说明理由。 (6分)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在推动近代中国进步方面的表现。(4分)
材料三从影响方面看,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世纪中国虽然在向近代化转型,但真正的近代化却 “遥遥无期”?(6分)
材料四近代前期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示意图
(4)以材料四我国政治文明的演变为例,分析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呈现的特点。(6分)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特勒并没有制定征服世界或关于别的任何事情的计划。他认为,别人会提供机会,并且他会抓住它们。……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别处寻找那个提供机会的人,这个机会希特勒会利用的,而那个人也就这样给走向战争以第一推动。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 一地位的候选人。
—-泰勒(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 提供“机会”给希特勒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晌?
材料二
(2) 结合史实分析漫画反映了英国政策什么变化及原因(4分)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15年,英王约輪同责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須同责族会议商 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责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 保护权、流放。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 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 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辨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1)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4分)
材料二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共同设立政府,政府之正当权力,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 而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有损于此目的,人民就有权予以变更或废除,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所 依据的原則和用以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必須使人民认为只有如此才最能臻于安全和幸福。
-—《独立室言》
(2) 为了建立和巩固人们共同的政府,18世纪的北美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題。
材料一 (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 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 国)学习,等等。通过改革,现代世俗教育制度出现雏形。……由于阿里对埃及現代教育的突 出贡献,而被后人称之为埃及“現代教育之父”。
-—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
(1) 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但是“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
—-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
(2)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 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