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句子(各3分,共6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文言文又谓逵曰:“馆中禄薄,能以家来乎?”逵曰:“亲老不能涉险远。”桧徐曰:“当以百金为助。”逵唯唯而已。又遣所亲申前言,讽逵往谢,逵不答,桧滋怒,欲挤之,未及而死。帝临哭桧还,即迁逵著作佐郎兼权礼部员外郎。帝如景灵宫,秘省起居惟逵一人。帝屡目逵,即日命引见上殿,帝迎谓曰:“卿知之乎?始终皆朕自擢。自卿登第后,为大臣沮格,久不见卿。秦桧日荐士,未尝一语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诏充普安郡生府教授。逵奏:“言路久不通,乞广赐开纳,勿以微贱为间,庶几养成敢言之气。”帝嘉之。二十六年,迁著作郎,寻除起居郎。入谢,帝又曰:“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逵曰:“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但
不与之同尔,然所以事丞相礼亦不敢阙。”又曰:“受陛下爵禄而奔走权门,臣不惟不敢,亦且不忍。”明年同知贡举,尽公考阅,以革旧弊,遂得王十朋、阎安中。……逵以疾求外,帝命国医王继先视疾,不可为矣。卒年四十一。帝为之抆泪叹息。逵尝自谓司马温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财吾虽不肖庶几慕之。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逵对独当帝意当:适合 |
B.亲老不能涉险远亲老:亲人和老人 |
C.逵不答,桧滋怒滋:更加 |
D.寻除起居郎寻:不久 |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侩以实对②能以家来乎③当以百金为助
④以此知卿不附权贵⑤勿以微贱为间⑥尽公考阅,以革旧弊
⑦逵以疾求外
A.①③⑤ | B.②④ | C.⑤⑦ | D.③④⑥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逵不附权贵的一组是()
①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②逵单车赴阙。③逵唯唯而已。
④讽逵往谢,逵不答。⑤帝为之抆泪叹息。
A.①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⑤ | D.③④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赵逵读书能考察历代兴衰治乱事迹和当代名人贤士的行为节操,深入探讨研究,尊崇接近那些贤人。 |
B.赵逵中进士后因言论不合秦桧的心意而被罢免官职,后经皇帝询问才被任命为朝官,赴朝廷时,征税者迎合秦桧的心意搜查他的行囊。 |
C.赵逵在朝任官,秦桧既出言打击又想施惠拉拢,赵逵不为所动。秦桧死后,赵逵受皇帝信任升官。 |
D.赵逵直言奏告皇帝应广开言路使人敢言,后来他主管科举考试,能完全公正地考核察看考生,革除旧弊,选到了王十朋等人才。 |
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逵尝自谓司马温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财吾虽不肖庶几慕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
②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但不与之同尔,然所以事丞相礼亦不敢阙。
赠四山童先生七十寿序
(明)吴廷翰
先生与予交最早,而亦最久。予少先生七岁,自十五六时,即与先生同笔研。三十后奔走旅食,去先生者十余年。迨归休,又二十年。中间赖以周旋规诲者,盖五十年如一日也。每与先生言,未尝不悚听。得其手书,未尝不佩服,正襟以读也。
先生负性甚刚,遇事果决无滞,人有过,面折之不少贷;或与谋议,则开心见诚,负屈者辄伸之,少有不平,若使之必直而后已。闻时事有疵,必加详驳,虽朝议阙失亦然。曰“如吾意则当如何如何”,观其辞旨气象,如古人引裾折槛,剖心漆身,使得志,皆能为之,将必以矫矫之声闻于天下也。惜也时格以脂韦软熟为文,而先生谠直无所依违,以故不能作举业语,遂弃之,曰“焉用是儿女子为哉!”
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日以披靡,间有特立独行能不为俗所变者,率皆沉滞。予取友四方,见其瑰玮卓荦、聪明特达、负经济之才、淹贯之学者,云集雾滃,予敢少之哉?然而直节不挠,正论不阿者,则固凤毛麟角矣。而使先生遂不能一振以见,予又以慨时格之未足以尽人才,岂独为先生哉?
今先生养高遵晦,偃仰林麓,躬耕以自给,或饭牛而歌,或披蓑而卧,或负斧而樵,或举艇而渔,随其所之,无不如意,则与徇时遂好,兀然而丧其所守者,所得孰多少哉?
先生居于江之滨,足不履城郭,人罕见其面。予尝以大雪造其庐,乃与予道寒暄,语少年事,历历不忘,甚款洽。曰:如我平生交,惟子知我,亦惟我知子。予曰:“先生知予,能以道义相益予者多。予知先生,而竟不能一援手以益,奈何?”曰:“子知我,我岂用世之人哉?”相与嗟叹久之。因设榻,予以事亟归,则谓之曰:“今年先生寿七十,四月八日当复来,为数日欢。”先生许诺。既而予绊不果行。乃陈君继直,予中表兄,先生之妻兄弟也。谓予当有言。予让不获命,曰:“是岂可属之他人哉?”乃历叙先生之生平如此。陈君持往以贺曰:“是不独为先生寿,可以观志士之风,君子之交矣。”
先生姓童氏,名贡。字宗夏,别号“四山”云。
注释:(1)脂韦软熟:脂韦,油脂和软皮。《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后因以“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软熟,谓性情柔和圆熟。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归休,又二十年迨:等到 |
B.每与先生言,未尝不悚听悚:恭敬 |
C.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移: 推移 |
D.予以事亟归亟:急切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惜也时格以脂韦软熟为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B.自十五六时,即与先生同笔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
C.或饭牛而歌,或披蓑而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D.然而直节不挠,正论不阿者,则固凤毛麟角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先生为人正直诚恳,喜欢评议时事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言辞忠诚激烈,但也正因为其性格耿介不能或不愿写出迎合世俗喜好的文章,最终没能完成举业。 |
B.作者与童先生从十五六岁时就相识相交,五十年来从未分开过,因而相交甚厚;同时作者也从童先生那里得到很多规劝教诲,对童先生敬佩有加。 |
C.作者对童先生隐居山林的生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者认为童先生与那些委屈自己,曲全世俗的喜好,却不能保住自己的性格操守的人相比,是值得的。 |
D.童先生了解作者,并能够在做人的道义方面给作者以帮助和引导;作者了解童先生,却感慨不能给童先生什么帮助,虽有作者自谦的成分,亦可见两人的君子之交。 |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负性甚刚,遇事果决无滞,人有过,面折之不少贷。
(2)予尝以大雪造其庐,乃与予道寒暄,语少年事,历历不忘,甚款洽。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寓山注》序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牗,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有改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兄以斗粟易之易:换取 |
B.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勃;兴起的样子 |
C.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夷:使……平坦 |
D.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堪:堪称 |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作者“卜筑之兴”的一组是 ( ▲ )
①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②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③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④朝而出,暮而归
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作者和家旁的寓山好像有夙缘,儿时哥哥在山中劳作,他也在旁边游戏,经历变故引病南归后,偶过而有所感,便一步步将它建成了景色优美的园林。 |
B.山园兴建之初,作者仅想造三五间房子,对客人的建议也漠然,但万壑千岩的丽景和哥哥未罢的工程使其兴趣愈发浓厚,不惧奇寒酷暑,耗尽了家财,建园成痴。 |
C.园巾水石、花木互相映衬,桥、榭、径、峰参差点缀,轩斋深幽宽敞极尽情趣,各类房屋各显其妙;园内外的景色,赏心悦目,令人陶醉。 |
D.文章从“始末”“痴癖”“营构”“岁月”等方面介绍开园的过程,虽然每节各述一个方面,但“兴”“趣”贯![]()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
译文:▲
(2)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
译文:▲
(3)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译文:▲
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6分。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 |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
D.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
A.反欲斗两主 | B.其一人夜亡 |
C.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 D.欲因此时降武 |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 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 现。 |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 敬。 |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 |
不贰的崇高气节。翻译下列两个句子,6分。
(1)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2)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古诗文阅读(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即拜汉大将军,持节北发十郡突骑。更始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为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弥从。遂悉发其兵,引而南,与光武会清阳。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光武曰:“属者恐不与人,今所请又何多也?”诸将皆惭。
明年春,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围苏茂于广乐。刘永将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俱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建、茂出兵围汉。汉选四部精兵黄头吴河等,及乌桓突骑三千余人,齐鼓而进。建军大溃,反还城。汉长驱追击,争门并入,大破之。
明年,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诸将乃服,曰:“不战而下城,非众所及也。”冬,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等,击富平、获过二贼于平原。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因追讨余党,遂至无盐,进击渤海,皆平之。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选自《后汉书·吴汉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得召见,遂见亲信亲信:亲近,信任 |
B.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激怒:激起愤怒 |
C.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突击:突然出击 |
D.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相率:一个接一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 |
B.①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②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 |
C.①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②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
D.①遂悉发其兵,引而南②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
下列的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汉“勇鸷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为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③汉乃勃然裹创而起④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⑤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⑥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在邓禹和诸将领多次举荐后,才得以被光武帝召见,并最终成为光武帝最信任的人。 |
B.吴汉打败幽州牧苗曾,收降了北方州郡并得大量的人马,其他将领纷纷要求分得一部分,被刘秀呵斥后,惭愧不已。 |
C.吴汉在于敌军交战时摔伤了膝部,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振作精神,鼓舞士气,最后取得胜利。 |
D.鬲县五姓杀死地方长官造反,吴汉不但不攻打他们,反而向他们道歉。最后五姓感动一同出城归降。 |
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下文断句。
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
⑵翻译划线句子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②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