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ǒu qiào ( )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三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山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丽极了!这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浪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 liáng( )的姑娘!我们的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 )”里。
(2)这篇文章第_____、_____、_____自然段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是采用了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两个字概括)。
(3)摘抄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这句话应该用___________的语气读。
晏 子 使 楚 (节选)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了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得意洋洋: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2)“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句中的“大夫” 应该读,是指古时候的一种
(3)哪句话可以用成语“南橘北枳”来概括的?请你用“”画出来。
(4)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餐桌上的谜底
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瞧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都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1)(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这时,邻居会夹上一块放在我的手心,说:“回去吧,回去叫你妈妈也买一点肉吃。”有时几个弟妹也去,搅得邻居好烦。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a妈妈没有回答我 。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20元钱。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2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得2元钱了。”我 (2) (支持、支撑、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吧。”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仍然很热,b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吃肉,我都喜欢,妈妈就买了5元钱的鱼和5元的肉,留下10元钱买油盐酱醋。
晚上,餐桌上摆上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是的,我知道了。”
不同的是,邻居家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有力气,而我们还小。
妈妈又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那年我11岁。
(1)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应选的词语是:(1);(2)。
(2)这是一篇类的记叙文,记叙顺序属于。
(3)画线句a写“妈妈没有回答我”是因为()。
A.空说道理,不如让其亲身体验。
B.妈妈无钱买肉,心里难受,无言以对。
C.妈妈不愿买肉,不予理睬。
D.妈妈认为孩子要求过分,不必理睬。
(4)画线句b写“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是为了突出()。
A.虽到初秋,天仍然很热,所以出汗多。
B.劳动艰辛,出汗多。
C.妈妈身体虚弱,好出汗。
D.妈妈宁愿多吃苦流汗,也不愿让儿子干。
(5)联系课文,说说“餐桌上的谜底”到底是什么?
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节选)(11分)
男孩儿在海浪花变成的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他看见了自己黝黑的脸、宽阔的肩膀。他朝着明镜中的自己,调皮地喊了一声:“嗨!”这虽然使海浪花吓出了一圈圈的波纹,但他很高兴。
(1)用文中的词语填一填。(4分)
( )的身体 ( )的脸
( )的肩膀 ( )的孩子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分)
黝黑(yóu yǒu)调皮(tiáo diào)嗨(hèi hài)
(3)课文中为什么说“这虽然使海浪花吓出了一圈圈的波纹,但他很高兴”?
(2分)
(4) 仿照课文内容写一写。(2分)
在这片海浪花变成的明镜中,我发现自己。
雨中
不巧得很,好好的天转眼变了脸,早上还笑容满面呢,中午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号啕起来。
腹中空空,呆立在走廊上。怎么办?肚子在唱“空城计”了。和我不同路的几个同学好心肠地帮我出着主意。忽然她们一起叫了起来:“校长出来了!季校长!”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正匆忙赶路的校长停住脚步,朝我们这儿看。
“你快去呀!”她们推了我一把,“校长,帮一下忙。”我无可奈何,只好躲到了校长的伞下。
旁边走的是校长,我真有点不知所措。说点什么话好呢?我看着“滴滴答答”的雨,终于有话题了:“今天太糟糕了,下这样大的雨,而且起先天还不错的。”
校长说:“是呀,雨是很大的。你到哪儿去呢?”校长的问话提醒了我,他并不和我同路。我连忙不好意思地说:“我,哦……我去奶奶家,在马路
那边。”
“那好吧,你指路,我送你。”校长低头说。
猛然间,那浓重的乡土口音唤起我的羞愧感。
我好像坐在大礼堂里,所有的同学都和我一样,规规矩矩地坐着,台上季校长在发言。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校长是改不了那种口音的,因此话音刚起,我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嗨,咱们的校长真是满口的‘地瓜腔’哟!”随着我的喊声,周围的同学哄堂大笑。形势就这样发展下去,许多同学开始偷偷地对校长评头论足,然后在下面窃笑一阵,而且越来越觉得有趣,越发笑得厉害。
我,我可真过份了!
我默默地想,渐渐地有点无地自容了。
校长把伞移过来一点,并问我:“现在学习很紧张吧?”
“哦,嗯!我是初三学生,当然紧。”我回过神来,这才发觉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移出了伞的范围。
转眼的工夫,到了弄堂口。我停下来,向我们敬爱的季校长认认真真地道别:“您别送了,到了。谢谢您了!再见!”
然后我轻松地笑笑,飞速地奔进弄堂。
(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空城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瓜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句子在文章中起______________作用。
(3)找出与画横线句子内容上相照应的一句话,用“”表示。
(4)从文中找出一句拟人句,用“____”画出来。
(4)“我”在雨中边走边想,“渐渐地有点无地自容了”。为什么“我”会产生“无地自容”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报歌》的诞生(节选)(10分)
循着这稚嫩的、因寒冷而发颤的声音望去,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儿正站在路边,挥动着手中的报纸叫卖着,但很少有人买。小姑娘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旧衣裳,椭圆形的小脸蛋儿被寒风吹得通红,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倒是十分有神。
(1)比一比,再组词。(3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稚嫩——( )寒冷——( )
(3)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小姑娘生活困难?用“____”画出来。(1分)
(4)给句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打:①用手或器物击打 ②表示制造、建造、搅动、开凿、编制、涂抹等 ③表示买东西、雇车等 ④进行书写或与书写有关的活动
A.爸爸向学校领导打报告,申请去青海支教。( ) |
B.天气凉了,妈妈在抓紧时间给奶奶打毛衣。( ) |
C.他拍打着身上的尘土说:“今天真累呀!”( ) |
D.我跑下楼去帮妈妈打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