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
日磾(音mì)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慰、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初,莽何罗与江充相,及充败卫太子,何罗弟通用诛太子时力战得封。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何罗兄弟惧及,遂谋为逆。日磾视其志意有非常,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与俱上下。何罗亦觉日磾意,以故久不得发。是时,上行幸林光宫,日磾小疾卧庐。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明旦,上未起,何罗亡何从外入。日磾奏厕心动,立入坐内户下。须臾,何罗袖白刃从东箱上,见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日磾得抱何罗,因传曰:“莽何罗反!”上惊起,左右拔刃欲格之,上恐并中日磾,止勿格。日磾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由是著忠孝节。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及上病,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磾。日磾曰:“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于是遂为光副。光以女妻日磾子赏。初,武帝遗诏以讨莽何罗功封日磾为秺侯,日磾以帝少不受封。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曰“休屠王阏氏”署:部署
B.日磾顿首谢:感谢
C.莽何罗与江充相善:善良
D.霍光以辅少主属:嘱咐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
②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嘉之
③后上知太子冤,□夷灭充宗族党与

A.①且②则③为 B.①以②而③乃
C.①且②则③乃 D.①以②而③为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
②何罗与通矫制夜出,共杀使者,发兵。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商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裘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②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岁四五访其庐率:大概
B.自昼竟夜,忘寝食殆:通“怠”,懈怠
C.平旦起,卖菜者过门俟:等
D.辄一之扣:求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蕲人知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①不妄人接②秦伯说,郑人盟
C.①南渡后寓慈溪②不拘时,学于余
D.①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②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
③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不过
B.秦之遇将军,可谓矣。深:刻毒
C.今闻将军之首 购:重金征求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生活贫穷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夜缒出 伏尸
B.顾计不知出耳 君之知也
C.人之力而敝之 不如善遇之
D.遂私见樊於期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伯杀人,臣

A.太子
B.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C.吾得事之
D.越国以鄙

把文中划线句子及课外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及相,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还镇荆州,通娶光武女弟伯姬,是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每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冢。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选自《后汉书·李王列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初殊不意,未敢之当:认为适当
B.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约定
C.更始使通持还镇荆州节:节操
D.每南阳幸:驾临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此不乐为吏②期材官都试骑士日
B.①是宁平公主②征通卫尉
C.①及相,共语移日②特亲重
D.①复备言其计②通娶光武女弟伯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通在王莽为政时不愿为官,自免而归,就是因为平素听到李守所说的预言吉凶得失的话“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B.最初光武帝与李通相见之时,两人很有共同语言。但光武帝对李通并不完全信任,而且还对他心存戒备,这说明光武帝很谨慎。
C.李通能守能征。光武帝出征之时让他镇守京师,后来,他又率军攻打围剿汉中贼寇,并最终击溃了敌人的援军。
D.尽管光武帝对李通器重,优待有加,但在天下大略平定以后,李通还是以病为由,上书乞身告退,但没有被皇上接受。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
(3)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
(节选自《荀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