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共12分)
[甲]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察秋毫(               )           (2)时有物外之趣   (             )   
(3)项为之     (                    )     (4) 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         
翻译句子。(2分)
私拟作群鹤舞空。
译文:                                                                       
[甲]、[乙]两段文字均表现了儿童的聪明智慧,但各有侧重。甲段通过描写表现了儿童                、                 、                 的童趣。(3分,要求:至少写出三个方面)乙段通过对话表现了儿童              、               、的特征,(3分,要求: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汉高祖论功行赏》,回答题。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解释加点的词:
既杀项羽()顾反居臣等上()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臣等身被坚执锐”中“坚”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A.攻城略地 B.一狼洞其中 C.名之者谁 D.温故而知新

翻译句子:
(1)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2)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文中高祖和群臣为何议起了打猎之事?从说理角度看,这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朕 不 与 迁 官
②良 久 不 止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帝素嫌其人()②良久不去()
③帝怒形于色()④外间百姓正望雨()
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帝竟从其请。
②左右皆震恐。
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这本书是家的经典著作,与,《大学》合称为“四书”。
解释下列加点字。
(1)人不知而不愠(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士不可以不弘毅(4)其恕乎!
句子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两个“其”和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现代社会逐步走向全球一体化,这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你能说说现代社会提倡的一个已在《论语》中存在的流行主题理念吗?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不独子其子
③矜、寡、孤、独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
B.故外户而不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C.是谓大同予谓菊
D.是故谋闭而不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翻译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作者认为“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yuè)。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请广于君()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C.大王加惠() D.秦王怫然怒()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 其岸势犬牙差互
B.天下缟素/ 可以弹素琴
C.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谓为信然
D.亦免冠徒跣/ 徒属皆曰:“敬受命。”

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
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填人名)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唐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