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世界名城--巴黎
在众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国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风采,誉满全球。巴黎位于法国盆地中央,城区横跨秀丽的塞纳河。它是以一个船形小岛--市岛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院屹立在市岛中心,它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如果把巴黎圣母院作为其古老的象征,那么,矗立在塞纳河左岸的艾菲尔铁塔,便是她现代的标志。这座以法国工程师、世界铜铁混凝土建筑的奠基人艾菲尔命名的铁塔建于1889年,堪称现代铁塔之祖。铁塔高达320米,相当于80层大厦那么高,站在塔顶可俯瞰巴黎全市风光。除了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之外,巴黎还有巴士底广场、协和广场、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等历史遗迹和艺术建筑。凯旋门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对面就是协和广场。它是拿破仑为了炫耀胜利而下令建造的。工程从1806年开始,历时30年才完成。凯旋门高达49.54 米,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内外墙布满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尤以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吕德的不朽的杰作《马赛曲》最为著名。
凯旋门前面的大街上的爱丽舍宫,也是法国的著名建筑。金碧辉煌的宫舍内,墙上挂着著名油画和名贵的挂毯,室中陈设着古色古香的镀金精雕家具,以及各式各样精致的座钟,宛如一座博物馆。从1873年开始,爱丽舍宫已成为法国总统府。
巴黎艺术氛围浓厚。这里拥有60多座博物馆,70多家图书馆,60个剧场,200家电影院,15个音乐厅。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卢浮宫。它曾是法国历代王朝的王宫,现已成为法国美术博物馆。全馆有藏品40万件,其中包括《胜利女神》、《岩间圣母》等名画和雕像。巴黎的“街头艺术”也历久不衰。这里既有名闻全球的露天画廊,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音乐会。许多青年学生和普通市民,常常自带乐器,到街头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的服装品牌名闻世界,领导着世界服装的潮流。全市有几千家服装店,各国富豪纷纷前来定制衣服。在巴黎街头,很难碰到服饰相同的妇女,她们也为这座世界名城增添了不少风采。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誉满全球:
历久不衰:
(2)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文化 ( )的风采
( )的象征 ( )的挂毯
( )的座钟 ( )的杰作
(3)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院屹立在市岛中心。
(4)这篇短文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名城——( )。文章是从 、 、
和 四个方面来介绍的这城市。
(5)对于你所了解到的巴黎,你认为她还在哪些方面比较著名,也可以找一找资料,写在下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打开心中的那把锁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而逃生,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挣扎)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英国一个小镇的居民决定向伟大的胡汀尼挑战,有意考验他。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结实)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看看能否从铁牢中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大家遵守规则转过身不去看他怎样打开锁。胡汀尼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
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最后,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那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精疲力竭竭尽全力)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
小镇居民故弄玄虚,考验了这位大师。门没有上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
曾经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他一直苦练却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竟然)越过。
其实,只要打开心中的那把锁,便可以突破阻挠,粉碎障碍,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2)根据意思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词语。
A.特别打制。( )
B.小镇居民故意将牢门没有上锁,让胡汀尼搞不清其中的缘由,由此考验了这位大师。( )
(3)用“______”画出短文中揭示中心的语句。
(4)认真读短文,完成填空。
胡汀尼是一位__________,他的绝活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面对英国某小镇的居民的挑战,他____________。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一位撑竿跳选手一直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但最终他越过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你读了短文后,从下列句子悟出了什么,注意加线的词语。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胡汀尼的失败,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各种失败了吗?短文中说“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或者你的见闻,对这位一代魔术大师讲讲自己的看法或对他提些建议,可举个事例来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这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台,那和刚才差不多的美妙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请给短文起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庸—__________低贱—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A.人们“惊呆”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惊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震惊”,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演奏者再度登场演奏时,人们的心情是__________。
B.音乐家要摔琴,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从而教育人们,作为观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音乐家摔琴时,观众可能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后,你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的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搭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感应,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动静,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手,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的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带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依然住在土棚子里,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第二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毁坏—________娇贵—________精明—________
(2)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非常爱树?在文中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列句子省略号的作用,并试着补充省略的内容。
A.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带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B.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
(4)文中多次提到“黄狗”,找一找,分别在什么地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投井死了!”袭人听了,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那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抹泪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他。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那里中用了!”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这里袭人回去不提。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问房内坐着垂泪。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问:“你从那里来?”宝钗道:“从园里来。”王夫人道:“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倒看见了。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士夷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
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装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目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装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两个人来跟宝姑娘去。
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王夫人便叫金钏儿的母亲来拿了去。
(1)给下列字注音。
兹( )束( )撵( )讳( )
(2)文中“宝钗便不好提这事”的“这事”具体指什么事?请用一句话准确叙述出事件、原因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段中袭人和宝钗同时听到“跳井”事件,两人的反应有何不同?
袭人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钗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这一段中王夫人为什么“掩了口不说了”?宝钗“早知觉了八分”,她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的猫
有一只猫,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得,对自己的过失,总是百般掩盖。
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让老鼠逃跑了。它却说:“我是看它太瘦,才放了它的,等它以后养肥了再捉。”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打了一下。它装出笑脸说:“我本来就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是要借它的尾巴来洗脸。”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沾满了污泥。看到伙伴们惊奇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种方法洗它们,最灵验不过了!”
后来,它掉进河里。伙伴们打算救它,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话还没说完,它就沉没了。伙伴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完就走了。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找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过失——__________惊奇——__________
掩盖——__________灵验——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将“猫”和“伙伴们”的话补充完整。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