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请回答:
(1)李白诗中的“秦王”叫什么名字? “扫六合”指的什么事情?
(2)“扫六合”后,秦王称呼发生了什么变化?都城定在什么地方?
(3)“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亚洲,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洲,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里,生活着42亿人,超过了全世界人口的60%。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请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发展需要乘势而上,转型升级,发展仍是头等大事。……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
——习近平在2013博螯论坛演讲
根据材料一,概括当今亚洲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材料二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2013年3月5日发表声明宣布,朝鲜将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朝鲜人民军将全面停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决定朝鲜人民军处于进入全面对抗战的准备状态。
——摘自人民网
(2)材料二中朝鲜“不承认”的“停战协定”与哪次战争有关?
材料三 朝中社9日援引声明内容报道,由于美国和韩国的敌视举动和战争挑衅活动,朝鲜半岛局势正滑向一场“热核战争”。
——摘自朝中社
(3)“冷战”期间,曾发生过一件类似材料三中的“热核战争”,把世界推向核战争边缘。请写出事件的名称。
材料四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已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
——习近平在2013博鳌论坛演讲
(4)近代史上,曾经有一个法西斯国家“为一己之私”搞乱了半个亚洲,请写出这个国家的名称。
(5)针对朝鲜半岛目前的紧张局势,综合以上材料回答,如何维持亚洲的和平与安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预言“每家锅里有一只嫩鸡,车房中有两辆车。”《华尔街日报》在庆祝胡佛就职时说:“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商业打成一片。”由于美国正处于空前的“柯立芝繁荣”,加上共和党人占据着国会的多数,胡佛是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入住白宫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的新时代。
材料三 冷战结束,以意识形态斗争为主要特征的两极对峙格局解体,大国关系和世界秩序发生重大变化。重构世界秩序成为国际社会实践和国际政治研究的重大课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繁荣”时期,出现的原因是哪个政治格局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依据材料二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二战后成立的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些变化在世界经济、政治方面突出地表现为哪两大趋势?
往往某一重大事件能改变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
——《史记》
材料二 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庞大的船队驶离刘家港,出长江口南下。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凿空”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地图中A处是此线路的出发点,它是当时的哪个城市?
(2)据材料二回答,郑和下西洋向当时的世界昭示了什么?观察材料二地图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可到达什么地方?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世界出现了怎样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根据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凡尔登战役战壕的枯骨图二:不平衡的跷跷板
材料: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1)图一中的战役出现在哪一次战争过程中?战后的世界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2)材料中赫鲁晓夫的话反映了当时出现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种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
(3)请指出上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
(4)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导致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并将其解释为民族复兴之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探寻中华民族的“追梦之旅”吧!(10分)
【破碎的梦】
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炮声摧毁了大清王朝的沉梦,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撕碎了中国美丽的山河。
——《复兴之路》第一章《山河祭》
(1)请回答:清政府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的哪一规定,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
【梦醒时分】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国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其中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这次是败在近邻的手下……
(2)第三次灾难之后让某些中国人有所惊醒,之后他们采取什么行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1分)
【圆梦之旅】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奋斗之梦】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材料中所述正确的革命道路是指什么?(1分)
【富强之梦】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
(5)材料中“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以此为开端,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带来了“光明前景”?(2分)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92年他在南方的谈话,促成中国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为改革开放打开新的局面。
(6)材料中“新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1分)
(7)试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能体现我党“创新精神”的例子(至少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