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
——http://baike. baidu. com/view/519204. htm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实际上,这种人文理想在当时中国的国内外背景下是行不通的。它的意义充其量只能作为中国现代人文精神发展的思想材料和经验教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摘自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
——摘自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人文思想产生的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及思想成果。为什么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10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文作者这里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用具体史实说明“现实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的?(9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文艺复兴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新文化运动 邓小平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王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禁百官置邸贩鬻。
——《新唐书·德宗记》
材料四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2分)
(2)材料二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4分)
(3)材料三中,唐德宗为什么要禁止百官经商?对唐朝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3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通常用举手表决……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选出的,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材料二

材料三著名法学家耶林曾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4分)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中所示人物对法制建设作出的贡献。(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罗马帝国“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4分)(请举出三个例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史料二“(议会)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W.白芝浩
(1)史料一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这种政体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这种设计,“控制者”最终处于什么地位?
(2)史料二表明,英国的权力中心在哪里?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英实力的对比

国别
中国
英国
综合国力
落后封建国
世界强国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素质低下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被动
殖民扩张,主动
中英贸易
出超
入超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利的影响?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结合材料二中的表格内容,你认为是否有道理?说明你的理由。
(3)辛亥革命为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做出哪些重大举措?结果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顾准文集》
材料二 间接民主乃现在最流行的民主,那便是由老百姓选出代表负责处理国政,这又叫作代议的民主。这种间接的民主现有三种类型,第一是①,以英国为代表;第二是②,以美国为代表;第三是委员制,以瑞士为代表。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写出材料二中①、②所指代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代议制确立的基本途径或方式。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4)以上内容,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