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治制度中最常见的形式议会制、内阁制等都最先起源于英国。这些制度与各国国情相结合,构成了世界民主政治的万花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但其后经过11年的共和国和护国制的混乱时期,资产阶级发现,共和制不利于实行它们的阶级统治,接踵而来的长达28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复辟,更使资产阶级深信,君主制才是可以把政治、宗教、伦理融为一体的统治工具和形式,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随后通过的《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政体的法律基础: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议会的限制。
——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1871年4月帝国制宪会议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帝国的政治制度。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权属皇帝;法律的建议权、颁布权和监督执行权属皇帝;首相是由皇帝任命的帝国最高行政长官,首相担任联邦议会主席,他有权确定联邦议会的开会日期并监督其工作。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临时大总统既已易人,为预作防范,革命党人便寄厚望于“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其中的内容:内阁成员的任命,形式上由总统下令,实际上内阁不须听命于总统,总统对于内阁会议所决定了的政策没有否决权;总统发布的法律文书必须经内阁副署;内阁阁员的进退取决于议会的信任与否;内阁对议会负责;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英国政体以及《德意志帝国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背景和对本国的影响两个方面,对“现代政治制度与各国国情相结合,构成了世界民主政治的万花筒”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对外交往源远流长。其间虽经历了艰难与曲折,但融入世界是历史的必然。汉唐文明以开放进取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
材料二
明成祖时期,中国出现了“永乐之治”。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远洋期间,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这对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为了扩大商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出没在中国东南海域。当时的清朝视其他国家为蛮夷,认为无需常设的外交机构与之交涉。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初由两广总督兼职。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材料四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试以汉唐“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概况说明汉唐对外交往是“开放进取”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如何?如何评价。
(4)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简要说明我国是如何贯彻和发展《共同纲领》规定的外交原则的?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进步思潮?
(2)图2的主编是谁?以他为核心的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3)图3发表标志着什么?
(4)分别指出上述三股社会进步思潮产生的经济基础及共同作用?
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请回答: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这些诗句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采用了哪些动力?
(2)看下图,结合材料回答:
材料: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看下图,回答问题:
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以上问题回答: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什么影响?给中国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 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 年欧洲革命和1871 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 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来到,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材料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 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2)十月革命的发生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3)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俄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巴黎公社建立后、十月革命胜利后和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哪些措施,体现了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和探索?
材料一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摘自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