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下列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
B.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虽:即使 |
C.后数日驿至驿:驿站 |
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面:方向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张衡为人的一项是 ( )
⑴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⑵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⑶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⑷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⑸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
⑹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A.⑴⑶⑹ | B.⑵⑷⑸ | C.⑴⑶⑷ | D.⑵⑸⑹ |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张衡学识广博,自然科学知识超越前人,这正是他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B.张衡创作的《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 |
C.张衡在科技上的才能和成就,来源于他对理论的精心研究,对科学实验的非常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科学事业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
D.张衡为人“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不仅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也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科学研究。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没有品行 |
B.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终于 |
C.信往,不为具食具食:吃饭的器具 |
D.坐法当斩坐法:犯法判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多厌之者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滕公奇其言,壮其貌②吾其还也 |
C.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②若入前为寿 |
D.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②乃令秦武阳为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 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
B.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 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
C.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更多采用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
D.文章也展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比去,以手阖门()②吾妻来归()③殆有神护者()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鸡栖于厅而母立于兹
B顷之,持一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而母立于兹久不见若影
D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妣尝一至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后为先锋。燕王日:“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日:“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日:“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矢集王旗如猬毛集:聚集 |
B.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谨:严谨 |
C.顾成已先被执在燕执:捕捉,逮捕 |
D.燕军猝薄垒,发三炮薄:迫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安以列将从征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B.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D.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伏击燕王。作战时,燕王因为有些轻敌,被平安打得大败,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 |
B.作战时,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成为楼台,高达几丈,战争进行的激烈时,就登楼眺望,并向燕军发射弓箭,射死了很多敌人。 |
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杀燕王的爱将。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非常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 |
D.因粮草运输遭燕军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战,燕王用精锐骑兵拦截他,使平安军队 一分为二。第二天,燕军又突然迫近军营,发三炮,致使安军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被捕。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
答:
(2)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
答: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退让
贾谊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劬qú勤劳,劳苦)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窳yǔ懒惰)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恶wū叹词,表示愤怒)!是何言也!是构怨召祸之道也。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皆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恕然丑以志自惛(惛hūn糊涂)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说同“悦”,高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窭jù贫而简陋)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翦同“剪”,修剪)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每莫令人往莫:不要 |
B.楚边亭旦而行瓜行: 巡察 |
C.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闻:使……知道 |
D.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飨:宴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怒其亭瓜之恶也吾其还也 |
B.梁亭觉之,因请其尉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C.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D.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边亭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则故事赞美宋就以德报怨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解决了梁、楚两国的边境纠纷,也对和睦邦交起了作用。 |
B.宋就让梁边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边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很高兴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
C.翟王派使者到楚国,楚王想夸奖使者,于是在章华台上宴请宾客。章华台很高,登台的人一路休息多次,才能上到顶上。 |
D.全文少说理,多叙事,主旨体现在标题上。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应该谦让。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A.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B.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C.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D.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2)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乐工孟优说楚王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大夫棺椁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 “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柰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丧:为……服丧 |
B.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若:如果 |
C.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一:竟然 |
D.贪吏安可为也安:怎么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大夫棺椁礼葬之皆以美于徐公 |
B.请为大王六畜葬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如孙叔敖之为楚相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D.王惊而问其故吾其还也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是楚国的歌舞艺人,能言善辩,经常以谈笑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 |
B.楚庄王的爱马病死后,庄王令大臣们为马服丧,并想用安葬大夫的棺椁和礼仪来 为马下葬。 |
C.孙叔敖临死时,嘱咐他的儿子贫困时前去求见优孟。后来,孙叔敖的儿子依照 父亲的嘱咐前去求见优孟寻求帮助。 |
D.优孟用讽谏的方式使楚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寝丘的四百户分封给孙叔敖的 |
儿子,用来祭祀孙叔敖。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⑴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⑵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