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组织七年级同学到汶川地震灾区遗址参观。原计划租用2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5人没
有座位;后来改租40座的客车,结果少用了4辆,且各辆恰好坐满.
问:该校七年级有同学多少名?原计划租用25座客车多少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的边 、 分别在 轴、 轴上,点 坐标为 , ,二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顶点为点 .
(1)当 时,顶点 到 轴的距离等于 ;
(2)点 是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 轴的一个公共点(点 与点 不重合),求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3)矩形 的对角线 、 交于点 ,直线 平行于 轴,交二次函数 的图象于点 、 ,连接 、 ,当 时,求 的值.
如图1,一次函数 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点 , ,与 轴交于点 ,直线 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的另一支交于点 ,过点 作直线 垂直于 轴,点 是点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1) ;
(2)判断点 、 、 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并说明理由;
(3)如图2,已知点 在 轴正半轴上, ,点 是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部分上的点(点 在点 的上方), ,则点 的坐标为 , .
如图, 中, , , .点 在 上, ,点 从点 出发,沿 匀速运动;点 从点 出发,沿 的路径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在 点处首次相遇后,点 的运动速度每秒提高了 ,并沿 的路径匀速运动;点 保持速度不变,并继续沿原路径匀速运动,两点在 点处再次相遇后停止运动,设点 原来的速度为 .
(1)点 的速度为 (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2)求点 原来的速度.
如图,小明在教学楼 处分别观测对面实验楼 底部的俯角为 ,顶部的仰角为 ,已知教学楼和实验楼在同一平面上,观测点距地面的垂直高度 为 ,求实验楼的垂直高度即 长(精确到
参考值: , , .
某校5月份举行了八年级生物实验考查,有 和 两个考查实验,规定每位学生只参加其中一个实验的考查,并由学生自己抽签决定具体的考查实验,小明、小丽、小华都参加了本次考查.
(1)小丽参加实验 考查的概率是 ;
(2)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小明、小丽都参加实验 考查的概率;
(3)他们三人都参加实验 考查的概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