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中国将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阅读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新华社台北2014年7月29日电)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28日表示,当局将于明年盛大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因为在那场民族御侮中,中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民党军队共有320多万官兵殉职,民众伤亡也在2000万人以上。
材料三  中国抗击的日本的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七七事变”到一九四五年,日军历年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百分之七十六点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大。
——刘大年《抗日战争年代》
材料四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结合材料一、二举例说明这种“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二战中中国军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阅读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3)时过境迁,我们对抗战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但对一些基本历史史实的认识并没有改变。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年的峥蝾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丰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采”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观点分歧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
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材料四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分别简述其意义。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一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
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一一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是哪三个阶段,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
材料三: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一《邓小平文选》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书?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
——《盐铁论》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孟子·公孙丑下》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稷下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4分)
材料二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孟子·公孙丑下》观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

中国明代和英国近代都产生了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所处社会环境看,18世纪英国内阁与同时期中国内阁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各自对其自身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雅典以其民主政治闻名世界,罗马以其法律制度传至后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
(1)雅典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2)罗马法的本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法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