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解释句子的加点词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4)悉可俯拾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译文: 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3)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伤仲永》一文运用了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词语。请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徐喷以烟() 鹤唳云端()
凹者为壑() 方出神()读准节奏,请用“/”标示出朗读的节奏(划两处)。1分
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翻译句子 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夏天人们都要把蚊子驱出蚊帐外,而“我”为什么偏偏要“留蚊于素帐中”?这表现了“我”怎样的特点?2分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庞然大物”是一只癞虾蟆,那么“山”和“树”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我”要这样称呼它们?2分
你有过这种“童趣”吗?请简要叙述出来,与大家分享。2分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面小题。(13分)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1分)
余闻之也久请写出出自选文(2)的一个成语。 (1分)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2) 不能称前时之闻( )
(3)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佁然不动()(2)悄怆幽邃()
(3)水尤清冽()(4)其岸势犬牙差互()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理解 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张孝基仁爱
许昌①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后,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能自力,颇驯谨②,无他过。孝基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②驯谨:顺从而谨慎。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斥逐之 ( )(2)尽以家财付孝基( )
(3)孝基博使灌园()(4)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从文中看,张孝基的仁爱具体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