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之,争为用。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解。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 ②嚼:把酒喝尽。 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④驩(huān):喜悦 欢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使人知贼处暗中
B.居邑屋至不敬,是吾德不修也拜见
C.不可者,各其意厌,通“餍”,满足
D.诸公以故严之推重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郭解不喜炫耀的一组是(   )
① 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②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③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④ 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⑤乃夜去,不使人知 ⑥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   )
A.郭解虽然年少时为人残忍,也伤害过很多人,但后来就改变行为,能够非常友善地对待他人。
B.郭解姐姐家的孩子惹怒别人被刺身亡,郭解派人抓到凶手,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公正处理了此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C.虽然郭解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在人们心中的威望较高,有时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他那里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D太史公认为相较于美名而言,人的相貌如何并不重要,能够长久被人称道的是美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2)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宋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钜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钜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注①赵公:赵抃,宋仁宗景佑初年中进士第,熙宁三年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五年知成都,七年知越州。②绥辑:安顿。③灾沴(lì):灾害。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以视医药饮食属:委托
B.或便宜多辄行便宜:容易做的事
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经营:谋划
D.乐为之识其详识:记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B.计其佣与钱
今日嬴之为公子足矣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C.令无失所恃 D.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重为乡党所笑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为赵抃“事必躬亲”的一组是 ( )
①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②公敛富人所输
③告以去其家者勿给④为工三万八千
⑤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⑥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抃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
B.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抃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六件事。
C.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待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
D.文章不循常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做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果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引师趣霍邑趣:开往
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仗:兵器
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发:拿出
D.及将旋,谓左右曰旋:凯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率兵略徇西河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此为贼耳,何以自全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C.①遇小敌即班师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①收群盗以图京师②作《师说》以贻之

下列各项都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①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
③关中豪杰争走赴义④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⑤冲断其军,引兵奋击⑥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
⑦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⑧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A.①⑤⑦ B.①②④ C.②⑥⑧ D.③⑦⑧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十八岁时就领导了李氏集团推翻隋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卓越的才能。
B.在战争中,李世民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凭借突出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C.选文赞美了李世民青年时期的英雄事迹;曾巩的评论强调了唐太宗是唐朝所有的皇帝中最突出的,其治国状况也是最隆盛清明的。
D.曾巩在评论对李世民推崇备至,认为古代的帝王是圣明的,而唐太宗的功绩与他们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译文:
(2)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译文:
(3)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庆疑之。乃召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沙门乃真盗耳。”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多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好饮酒,闲于占对闲:空闲
B.昔于公断狱无私狱:监狱
C.卿钥恒置何处恒:长久
D.辟高门以待封辟: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或有告其盗牛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缄闭不异而并失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庆疑之,乃召贾人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D.郡县按察,莫知贼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①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②言毕,令笞杀之
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④沙门乃真盗耳
⑤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⑥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庆十三岁时,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者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2)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世以是高之高:崇敬
B.善梁丘氏说善:赞许
C.以厉其馀厉:通“励”,劝勉
D.御史遂将云去将:带领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皆能传其业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则天下之民引领而望之矣
C.臣敢以死争 D.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④臣愿赐尚方斩马,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⑤小生乃欲相吏邪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云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他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他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讥刺五鹿充宗,故儒生都感到很高兴。
C.朱云因在公卿面前斥骂张禹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叩头流血”,皇上的怒气才消,终于赦免了朱云。
D.斥骂张禹的事情过去后朱云不再做官,他常闲居户田,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对所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2)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3)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 ,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为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封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终,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②,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①句注:山名,即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②阏氏:匈奴王后的称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宜夸矜见所长。(矜:夸耀、矜夸。)
B.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匿:隐藏。)
C.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罢:免去、解除。)
D.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遗:给予、赠送。)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C.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D.奚有于妇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理由的一组是()
①未可以仁义说也②然恐陛下不能为③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④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 ⑤兵可无战以渐臣也⑥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出使匈奴,识破了匈奴布设的假象,建议高帝伏奇兵以制敌,表现出他的真知灼见。
B.刘邦没有接受刘敬的建议招致失败,但很快意识到刘敬的分析透辟入里,所以斩前使以示自责,赐封刘敬以示其功。
C.冒顿不讲伦理,“杀父代立”,所以刘敬推演出,用“修文德以来远”的仁义道德可能不会使匈奴感化。
D.刘敬劝高帝与匈奴和亲,在当时是明智之策,而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嫡长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

把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译文:
(2)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