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力图发展,“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前提。各民族、各地区的团结是稳定的体现又是发展的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西周时期,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天子对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2)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又推行什么制度?
(3)西汉时,为解决地方“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各民族、各地区的稳定与团结对于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重要的意义?
当西方走向近代化之时,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为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做出了不懈努力。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书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2)图二人物是谁?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图三人物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辱。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为什么说“这次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辱的原因是什么?
(4)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你最深的启迪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李鸿章说他“办了一辈子事”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有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
(2)材料二、三分别代表了哪两个派别?他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习近平主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讲话
(3) 根据材料三,你觉得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对危机,俄、日都采取了回应措施。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
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
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
材料一 |
材料二 |
请回答: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个“法令”?为什么说它的实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举出“日本新领导人”在经济上学习西方文明的举措一例。
(3)面对危机,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与俄、日相比有何不同?最终结局如何?
(4)美、俄、日三国发生的事件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
社会思潮,是指经过思想家倡导而在大众中持续流行,与时代和社会重大问题相关的较系统、较集中的思想意识。社会思潮一旦形成,就可产生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4世纪前后,意大利新兴的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广为流行的思潮是什么?请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及其代表作品。
(2)17--18世纪,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兴起了一场启蒙运动。试问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什么?请写出一位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主张。(3分)
(3)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成为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他们共同创立了什么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上述三个时期的社会思潮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