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2月陈独秀在《实行民治的基础》中写道:“我们现在要实行民治主义,是应当拿英美做榜样。”1920年9月他在《谈政治》中提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德莫克拉西(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段的专有物。”这表明陈独秀
| A.坚持资本阶级民主派立场 | B.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 |
| C.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 D.倡导成立中国共产党 |
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 )
| 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 | 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 |
| 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 | 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 |
1930年代上海《申报丛书》如是描述某经济政策:“解放了个人的商业和个人的工业之束缚,对于农民废止了生活必需量以外的谷物强制征收。”据此推断,该经济政策()
|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
|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 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 |
|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 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
| 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 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 B.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
|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 D.中国日益与与世界潮流接轨 |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中国轮船统计 |
||||
| 年份 |
船只 |
吨位 |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
|
| 船只 |
吨位 |
|||
| 1928 |
1 352 |
290 791 |
117 |
213 482 |
| 1930 |
2 792 |
415 447 |
138 |
247 969 |
| 1932 |
3 456 |
577 257 |
178 |
342 211 |
| 1935 |
3 895 |
675 173 |
208 |
461 812 |
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