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儿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实事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的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祖国统一大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也自愿的放弃权力不再续任,因此建立了美国历史上总统不超过两任的传统,维护了共和国的发展。
材料三: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的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
请回答:
(1)材料一人物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此人在历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中的“他”指谁?请再举一例说明他为美国民主政治做出的贡献
(3)材料三体现了贝多芬的什么思想?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汉代讲学图图二:京师同文馆

图三:京师大学堂图四:( )图五:北京大学
(1)请在图注中的括号中填写适当的名称。
(2)图一中讲学的内容在我国封建时代的地位如何?以图五为中心进行的什么运动提出的观点与此大相径庭?
(3)按照一定标准选出一幅与其他四幅不同的图片并说出理由。
(4)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

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孔子图二但丁
(1)图一人物有哪些政治主张?他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2)图二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3)思想意识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以上两位人物的思想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状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清朝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近1/3,却被4000名英国“东方远征军”攻破虎门,当时英国的GDP只是世界的1/20,1895年大清帝国的GDP比日本高9倍,仍惨败于甲午战争。
——《环球时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近代史上清朝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现状,其历史的转折点与材料二反映的史实有很大关系,结合材料二回答促进这个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3)三十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国内外有利因素主要有哪些?
(4)材料二和三分别概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那些伟大成就?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文学来源于生活。 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百姓形象,他想投靠革命,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试用所学史实来说明你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鲁迅眼里的辛亥革命成效如何?
(3)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价辛亥革命?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