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由最高时1980年的17%下降到2008年的10.5%。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出台并正式对外公布的《关于2009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指出,收入分配将出台新的改革方案,以控制收入分配差距,分配方案将对初次分配政策重点考虑。
(1)有人据此认为,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就能控制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请你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材料二:我国改革开放36年以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利用外资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好……2014年以后的未来经济转型,必须把改革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环境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个人品德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山东省不断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过1 200亿元,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较低。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8.52%,占GDP的比重仅为3.12%,距离5%的支柱产业标准还差近2个百分点,而且75%以上的增加值来自传统产业,知识密集、附加值高的核心文化产业比重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材料二入世10年以来,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达到并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1)结合材料一,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山东省支柱性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降低进口关税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全球观众对选秀节目已经深感疲惫之时,某省卫视成功推出《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音乐评论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成为2012年中国最热门事件。它花巨资从荷兰引进全套节目知识产权和设备,但不是单纯模仿和复制欧美的节目模式,而是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社交网络媒体,并利用合理、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大胆的创意,新奇的构想,“腕”级的评委,严谨的管理,亲民的视角,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眼球。这个节目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好声音》获得观众追捧,创造巨大商业价值对文化企业经营的启示。
(2)透视《中国好声音》音乐评论节目的成功,有人感慨地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应归功于欧美节日的成功模式”。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某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对比
某市部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状况


占企业比重
产值增速

能耗增速
金属加工
25%
40%
10%
60%
造纸业
20%
25%
12.5%
70%
新能源
5%
80%
81%
7%
电子信息
8%
98%
90%
9%

材料二该市根据当地实际,积极响应十八大号召,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鼓励支持传统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行强制性的整体退出;还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投入巨资恢复植被、修复生态,建设森林公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稳步增长的科学发展道路。
材料三该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提升本地的文化竞争力,利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业,推出一系列文化产品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加了财政对图书馆、电影院、社区健身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还组织了“建设美丽家乡”的大讨论,让每一个市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参与建设美丽家乡。
(1)从材料一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该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原因。请说明。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实现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稳步增长的。
(3)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该市政府在建设“美丽家乡”中应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材料一 我国近5年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

年份
比例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城镇化率(%)
45.68
46.59
49.7
51.27
52.57


注: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未来中国三十年内中国的城镇化率目标是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推动城镇化发展,必须要突破制约存在于城乡的二元管理体制;城镇化包括统筹新农村建设,会涌现出一批农村新型实用科技人才;城镇化需要建设基础设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家投入的资金是八万亿以上,这些资金用于建房子,建工厂,建港口,建机场,建高速公路,建地铁,城市道路改造,建城际铁路,新农村建设等等;城镇化过程中,这些转移的人口需要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与问题?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推动城镇化建设对我国扩大内需及经济发展的意义?

表格一 2007年至2011年我国相关统计数据

年份
内容
国内生产总值
(万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元)
城乡居民消费(元)
恩格尔系数(%)
城市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收入
城市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2007
26.58
13785.8
4140.4
12130
3347
36.3
43.1
2008
31.40
15780.8
4706.6
13653
3901
37.9
43.7
2009
34.09
17174.7
5153.2
14904
4163
36.5
41.0
2010
40.15
19109.4
5959.0
16546
4700
35.7
41.1
2011
47.28
21809.8
6977.3
18750
5633
36.3
40.4

材料二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行,消费升级将通过衣食—耐用消费品—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和旅游等产业链不断演化,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但从消费市场来看,城市居民家庭耐用品消费意向及增长点来看,城市居民家庭中耐用消费品虽已逐渐饱和,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也逐渐趋弱;消费环境让人不安,没有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会给消费信心带来严重打击;量入为出,勤俭节约是城乡居民素来的习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率一直在46%左右;CPI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有些年份对人们的消费制约非常明显;加上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此外,证券投资市场持续低迷也让一些中高收入者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导致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1)描述图表一所呈现的经济现象及其问题。
(2)结合表格和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应怎样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