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东周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具体内容指什么?
材料二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2)根据材料二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个学派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个学派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材料三   相传孟子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鲁国、滕国、薛国等。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
——译自《孟子》
(3)根据材料三回答孟子的学说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材料四   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至于西方,十八世纪儒家思想远涉重洋,对欧洲民主启蒙以至辩证法思想的形成,曾经有过正面启发或触媒作用,一度备受颂扬。但随即被贬为无用之物,弃之唯恐不及。
(4)根据材料四分析,儒家思想对其它国家或地区起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二: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我国明朝的什么事情?这件事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有无,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作什么?
(3)材料三出自于哪个条约?该条约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4)阅读了材料二和材料三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阶段时间,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愈演愈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表示,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没有任何交涉的余地,不会向中方妥协,也不会轻易放弃向钓鱼岛派出公务人员的承诺。对此,中方强硬表态毫不退让,中国的海监船公务船不断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执法,中国的公务飞机也开始进入相关的领域,海空立体巡航钓岛强硬捍卫主权。
材料二:在近代,亚洲的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民族危机和工业文明的大潮,都发生了一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但结果截然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与近代的哪次战争有关?此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的哪一具体条款与目前的中日岛争有密切的联系?
(2)近代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民族危机,分别被谁首先打开“大门”?
(3)中国和日本的改良运动分别是什么?
(4)上述改良运动的结果有何不同?

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五次侵华战争,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请回答:
⑴清朝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
⑵中国近代史不仅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雄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你能列举出几次中国人民进行的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吗?
⑶从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本质是怎样的?
⑷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清朝的统治日益腐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科技开始徘徊并趋于落后,而在西方,进入18世纪中期以后,一场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逐渐向欧美各国扩散,人类社会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
材料二: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作诗咏《黑牡丹》,其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后来被告发。清廷认为,这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犯大逆罪。当时,沈德潜已死,清廷下令剖棺锉尸。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⑴请指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各是什么?
⑵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和实现电气化的分别是哪些国家?
⑶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明末清初,我国垂头丧气开始徘徊并逐步落后的原因。

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央视播映,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材料一:第一集《海洋时代》: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
材料二: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材料三: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
材料四:第三集《走向现代》: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世纪和18世纪,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自豪的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指出了上述事件发生的哪些原因?
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哪个国家?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的?(请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