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很重要”
二战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失业人数陡增,工厂效益很不景气。一家濒临倒闭的食品公司为了起死回生,决定裁员三分之一。有三种人名列其中:一种是司机,一种是无任何技术的仓库管理员,一种是清洁工。这三种人加起来有30多名。经理找他们谈话,说明了裁员意图。司机说:“我们很重要,这么多产品没有司机怎能迅速销往市场?”仓管人员说:“我们很重要,战争刚刚过去,许多人挣扎在饥饿线上,如果没有我们,这些食品岂不要被流浪街头的乞丐偷光?”清洁工说:“ 。”经理觉得他们说的话都很有道理,权衡再三决定不再裁员,重新制定了管理策略。最后,经理在厂门口悬挂了一块大匾,上面写着:“我很重要。”
从此,每天当职工们来上班,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我很重要”这四个字。不管一线职工还是白领阶层,都认为领导很重视他们,因此工作很卖命。这句话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几年后公司迅速崛起,成为日本有名的公司之一。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和一只雄鹰相比虽然不起眼,但它可以传播花粉,使大自然色彩斑斓。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在关键时刻,你敢说“我很重要”吗?试着说出来,你的人生也许会由此揭开新的一页。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起死回生:
崛起:
(2)写出清洁工说的话,注意要让自己写的话带上问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照第三自然段画“ ”的句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和一只雄鹰相比虽然不起眼,但它可以传播花粉,使大自然色彩斑斓;( )和( )相比虽然( ),但( )。
(4)读了文章,你明白题目“我很重要”为什么加引号了吗?请把原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很重要”这句话提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国历史上留下不朽功绩的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学做家务活儿,10岁时就和父亲一起伐木盖房,开荒种地,顶一个全劳力了。( )家境贫寒,又经常迁居,( )林肯志向很高,求知欲非常强烈,一心想成为个“学问人”。林肯上学期间,断断续续加起来不足一年,他是靠自学成才的。
林肯七八岁时就养成了练习写字的习惯。没钱买文具,就以沙地、石板为纸,以小树枝、木炭为笔,写了擦,擦了写。10岁以后,林肯同书籍交上了朋友,每次随父亲外出种田,怀里总揣着本书。中午休息时,他坐在树下边吃干粮边埋头读书;晚上,家里没有蜡烛,就借火炉里发出的亮光读书。
林肯不仅爱读书,而且爱思索。他表弟这样描述林肯:“大家同读一本书,惟独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谁有权利提出控诉?是印第安人还是黑人?随后就在玉米地里大家议论。”
除了书本,林肯还通过其它途径学习。他家里的信和邻居的信都归他写。这也是他练习书法和作文的机会。他时常徒步三十英里,去法院听律师们演说,学习演说的本领。
林肯成年后,做过许多工作,( )什么时候,他( )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刻苦自学。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20多年锲而不舍的学习使林肯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林肯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每空0.5分,共2分)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无论……都……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每个1分,共3分)
贫穷—— 思考—— 坚持不懈——
(3)“见缝插针”在这篇短文中的意思是说林肯。
(4)填空。(每空1分,共5分)
林肯一心想成为的人。没钱买文具,他就;为了锻炼书法和写作能力,他;为了学习演说的本领,他。经过不懈努力,林肯终于成了的人。
(5)用“”画出文中两处过渡句。(每处1分,共2分)
(6)短文中多次提到林肯家境贫寒,这是为了说明。
(7)短文作者最可能的写作意图是:()(把序号填进括号里,2分)
a赞扬林肯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b说明林肯聪慧过人。
(8)读了这篇短文,你能联想到谁?请写出他的名字,以及让你想起这个人的理由。
填空。(每横线1分,共11分)
(1)郭沫若认为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是:既,又。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测,就。
(2)在丰子恺的笔下,白鹅是一种的动物,在老舍笔下,猫是一种的动物,尽管动物的特点不同,作者对它们都饱含之情。
(3)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这篇童话,我懂得了的道理。
(4)孤帆远影碧空尽,。
(5)用音序查字法查找“融”字,要先查大写字母。字典中这个字的解释有:①融化;②融合;③流通。在“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中“融”应选择第种解释。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好。正好,我们学校参加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捐款活动,于是我就悄悄攒起钱来。
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一天,放学后我去商店买橡皮。刚进门,便不由自主向食品柜台走去。这时,那位认识我的售货员阿姨向我招呼道:“今天可有你爱吃的巧克力豆呢!”我没说话。那巧克力豆好象也笑着开口说:“我好吃极了……。”我的手不由地伸进兜里掏钱,但是我想到我的愿望,立刻又把手缩回来。我望了望那诱人的巧克力豆,抱歉地对售货员笑了笑,高兴地离开了柜台。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学校举行隆重的捐款仪式,当我把积攒的钱全部交给老师的时候,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能为祖国作出一点贡献的愿望实现了,虽然这点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表达了我的一点心愿。为此,我感到无比的骄傲。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用‖表示,写出分层的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几个词的词意: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正确的中心意思,括号内画“√”
A.说明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
B.表现了“我”从小愿为祖国做贡献的好思想。()
C.表现了“我”高兴的心情。()
(6)用直线画出拟人句。
(7)填空:
作者用自己______________的一件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表达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愿。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培培的脸又红了
教室里,墙上的钉子掉了,大家想把它钉上。培培想到传(chuán zhuàn)达室的赵爷爷那里有把锤子,就跑去借。
培培猛地推开传达室的大门,大声喊:“借把锤子!借把锤子!”赵爷爷看了他一眼,不作声。
培培的脸憋得通红。他慢慢地走回教室,低着(zhe zháo)头对同学们说:“没……没借着(zhe zháo),赵爷爷不理我。”
丰丰拉着培培的手说:“走,咱们一起去借吧。”
他俩(liǎ liǎn)走到传达室门口,丰丰先敲了敲门,得到赵爷爷的同意,才轻轻推开门走进去。他笑眯眯地说:“赵爷爷,把锤子借给我们用一用,行吗?”
赵爷爷点点头,打开工具箱,把锤子递给了丰丰。丰丰说:“谢谢你!”
这时,赵爷爷看了培培一眼,培培红着脸羞愧地低下了头。
后来,培培去还(hái huán)锤子,他学着丰丰的样子,说:“赵爷爷,锤子还给您(nín ní),谢谢您啦!”赵爷爷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培培也是个好孩子!”培培的脸又红了,红得像一朵花。
(1)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同意()羞愧()
(3)为什么赵爷爷把锤子借给丰丰,却不借给培培?
(4)用“~~~~~”划出描写培培三次脸红的句子,回答培培每次脸红的原因。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读划“——”的句子,想象此时“赵爷爷”“培培”各在想什么。
“赵爷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本文说明培培知错必改,是个好孩子。()
②本文赞扬了丰丰对老人有礼貌的品质。()
③本文说明赵爷爷教育孩子有方法。()
(7)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发?
阅读《鸟的天堂》片断,回答问题。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陆续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映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朴扑)翅膀。
我(注意注视)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课文中的括号里,请选择正确的字和词语,打上“√“。
(2)用“——”划出写“应接不暇”意思的句子。
(3)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光明()片刻()清楚()茂盛()
(4)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共______句。作者特别抓住鸟的动作词语:_____、 _____、 _____、 _____写出了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
(6)读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在常出现有人捉鸟,为了保护鸟,你打算怎样做?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