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些事件(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在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列宁晚年已深切感受到对党和国家官员实行监督以杜绝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防止个人专断问题
的重要性,可惜列宁逝世过早并未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后来则逐渐背离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民主的原则:党的民主空气缺乏严格等级制度、领袖个人专权常常导致重大决策的失误;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党内特权阶层产生,引起党群关系的恶化;僵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常使国有财产被视为“无主人财产”;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合理使群众丧失发展生产的兴趣;工农的主人地位仅仅成为宣传中的口号……苏共 的演变不仅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为后来的反对派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借口。
——《世界历史•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
材料三:1991年12月27日,前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德国电视二台发表谈话时表示,对苏联的解体感到“羞愧”和“耻辱”。乌克兰总统克拉夫说:“造成苏联今天局面是谁的错?谁应该受到责难?苏联的解体是公开性时期开始的。”莫斯科出版的《独产报》则直接指出:“是的,戈尔巴乔夫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毁灭了这个帝国。”
——《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苏联解体的原因。(2分)
(3)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失败”,你认为对吗?为什么?(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列宁说过:“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三:2008年4月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
2009年4月2日,二十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摘自《半月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列宁承认犯了错误,后来他是如何纠正“错误”的?
(3)材料三中提出的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中国该如何应对?
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的结果之一是出现了向欧美学习的社会风尚。请指出错误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找出错误的内容并加以订正)福州是著名的侨乡,倡议和组织开发“新福州”的是闽清籍华侨王审知。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唐朝。
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时期司马迁著的《资治通鉴》。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毁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罗曼·罗兰
材料二: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还刚开始。每一天我都向着那个仿佛感觉到但又说不清的目标靠近……我要扼住命运喉咙,它绝不能够使我屈服。哦,能生活1000次是多么好啊!——贝多芬
请回答:
①材料一是罗曼·罗兰对谁的评价?
②从材料二中可看出贝多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③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我们应该学习贝多芬的哪些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英雄交响曲》共分4个乐章。第一乐章描写战斗的英雄形象和巨大的紧张斗争场面。第二乐章描写悲剧性的葬礼。第三、四乐章描写英雄的最后胜利和革命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狂欢。整部作品表达了英雄为未来幸福而献身的深刻内涵。
请回答:
①《英雄交响曲》是谁的作品?他为什么把该作品命名为《英雄交响曲》?
②这部作品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