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太傅寒雪口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
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做评定,你觉得哪种好,好在哪?谢太傅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闻寡人之耳者( ) (2)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
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句,批注:
(一)(10分)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完成下面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解释加点的字。
①人恒过( )②而后喻( )③以光( )先帝遗德④引喻失义(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甲)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乙)文中,作者告诉后主解决“危机”的办法是。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而现实中许多人心里往往缺乏忧患意识,请初三快毕业的你说说自己对忧患意识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19分) :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涯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扦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涯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扦(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B.呼尔而与之 公与之乘 |
C.所欲有甚于生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D.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祥泫然出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弘范遂以客礼见之。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2分)
①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2分)
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提示:可根据甲文的论证方法,乙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来答题)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深入不毛(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会天大雨(4)为天下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用兵者在起兵前周密的准备和计划,【甲】文中诸葛亮起兵前在军事上的准备是,对后方朝政的安排是;【乙】文中陈涉的起兵计划是 。
分析【甲】【乙】两文,诸葛亮起兵北伐,陈涉起兵抗秦,他们起兵的原因各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①,为里监门②以自食。吏尝以过笞③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④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⑤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①陈:陈国。 ②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③笞:鞭打。④蹑:踩。⑤: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耳乃引余之桑下()(2)不及张耳远甚( )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
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A.多多益善 | B.卧薪尝胆 | C.望梅止渴 | D.胯下之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