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采远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提出了哪些口号?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索沃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大力投资,采取种种措施,雇佣了数百万人,吸纳了大量失业者,,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材料三:……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材料四:如图是上海某调查组关于“公众最为关注哪些民生问题”进行的一次调查所得的结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孟子的为政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应对危机时最能
体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特点的
一项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民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谈谈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4)请从右图任意选出一个你关注的因素,谈谈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分,正确指出存在的问题1分,答出合理的解决对策1分)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此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秦始皇在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方面所作的贡献。

(2)材料二中提到的“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台湾同胞的悲愤是因何年的什么事件?而国民党元老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
(4)材料四体现了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制定了什么方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同答:
(1)材料一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惊人的远征”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材料三中面对倭寇的骚扰,明政府派谁进行抗倭?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还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隆重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此图作者是谁?图中端坐中央的是何人?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一领袖,他是谁?册封此领袖的皇帝是谁?
(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官职?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王强同学善于思考总结,复习完七年级下册历史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以下他的历史笔记中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学习方法值得借鉴。请根据王强同学的部分笔记,回答以下问题
(1)制度创新篇
①科举制对西方近代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那么科举制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时?对于古代选官这一方面,有何意义?
(2)和谐盛世篇
②唐太宗统治时,政治清明,名将名相辈出。其中人称“房谋杜断”的是谁?
③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3)民族关系篇
④南宋初年,金军南下,出现了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他多次火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请问岳飞抗金的“金”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⑤元末有人写诗道:“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反映了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融洽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