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4分)
材料一、
A 《马可波罗行记》插图 B 利玛窦与徐光启画像C 圆明园遗址中的西式建筑
材料三、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
请回答
(1)材料二、三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用字母表示)你的理由是什么?
(2)假如就此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住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做哪些工作?如果展开分组讨论,对于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甲组给出的结论是“中国改变了欧洲”,乙组给出的结论是“欧洲改变了中国”,那么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
(1)古代社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具体的主张?
(2)试举一例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并分析这一相对和谐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3)上述分析中,你认为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具备哪些因素?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 |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 |
(1)分别指出导致材料一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2)分析造成材料二中现象的原因。
(3)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简述元朝统一的意义,用史实说明“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从元朝制度、政策的角度分析元朝统治的得失。
天津解放后,一次座谈会,一位资本家问道:“我现在开工厂,有剥削,是有罪的,我还准备多开几家工厂,那不是罪更大吗?―――”刘少奇回答:“你开工厂是有剥削,你用剥削来的资本再开几家工厂,将来交给国家,这是有功的。”―――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剥削有功论”受到极大争论和非议。
(1)、这位资本家提出的问题当时有一定的普遍性,为什么?
(2)、刘少奇的回答体现了当时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什么政策?
(3)、采用这项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在什么情况下这一段话受到极大争论和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