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又何                           (2)肉食者鄙               
(3)小惠未徧                           (4)必以信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

A.其境过清 B.策之不其道
C.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从文中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除此之外,你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勒:编。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A.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 (2)比(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4.

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

5.

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古文阅读】
报恩塔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报恩塔(2)烧成时
(3)半日(4)必顶礼赞叹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Z。]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指去世的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至饮一杯水木偶于堂
翻译下面的句子。
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
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做官不但要,更要。(每空不超过4个字)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还家不知有汉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第后面题目。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其口(口袋) B.贼之(轻视)
C.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D.寄从后得数创(用刀斧砍)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汝曹怯弱,蛇所食

A.一人去市(《童区寄传》) B.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坻、为屿(《小石潭记》) D.贤能之用(《隆中对》)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2)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甲】的主要内容。
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每空限填一至两个四字短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