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和搏虱如故
顾和①始为扬州从事,月旦②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③,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周侯既入,语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④。”(《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顾和:字君孝。王导任扬州刺史时,调他做从事(从事:古代官职名),后来官至尚书令。②月旦:农历每月初一。③虱:虱子,体外寄生虫。④令仆才:作尚书令和仆射的才能。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顾和始为扬州从事                     (2)历和车边        
(3)徐应曰                               (4)语丞相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 联系上下文,说说周侯说的“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是指谁,他为什么推荐这个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 
| B.谈笑有鸿儒(大) | 
|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弄,这里指弹奏) | 
| D.无丝竹之乱耳(混乱) | 
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 B.水陆草木之花无丝竹之乱耳 | 
| C.不足为外人道也中轩敞者为舱 |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学而时习之 |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 
|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 
|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 
|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文言文阅读
 愚医治驼
 昔有医人,自媒⑴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⑵。"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⑶焉,驼背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⑷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 1.媒:介绍;夸耀2.如矢:像箭杆一样(直)
 3.屣(xi):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4.鸣:申诉;控告。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②一人信焉()
 ③乃索板二片()④其子欲鸣诸官()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②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阅读《论语》七则,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D.项为之强 | 
下面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 | B.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 
| C.可以为师矣仁以为己任 | D.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 
| B.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 
| C.《论语》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都是寥寥数语,多处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乎”、“矣”、“也”等语气词频繁使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由,诲女知之乎!”当中,让人感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从“其恕乎”中,可以看到孔子故意反问弟子,让弟子迷惑难解来加深印象。 | 
| D.第六则,用“岁寒”比喻恶劣的社会环境,用“松柏”比喻坚守节操的君子。人们常常用这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能经受得住环境的考验。与此句有相似意境的俗语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炼”等。 | 
翻译上面文中的句子(4分每句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言文阅读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方拔一根()②既欲做人()
 ③拔之()④猴不胜痛叫()翻译句子
 ①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②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此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他的原意是
现在一般用来形容寓言往往借助一个虚构的故事来阐明一个道理,试概括本文寓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童趣[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为之强强:“强”通“僵”僵硬 | B.鞭数十鞭:鞭子 | 
| C.作青云白鹤观观:景观 | D.方出神方:正 | 
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昂首观之
| A.驱之别院 | B.故时有物外之趣 | 
| C.心之所向 | D.使之冲烟而飞鸣 | 
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揭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 
| B.“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一句中,“捉”、“鞭”、“驱”三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作者没有环境保护意识,不爱护小动物。 | 
|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一句的停顿应该为“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D.《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了一种独有的乐趣。 | 
翻译上面文中的句子(4分每句2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