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已见端倪 | 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 |
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 | 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 |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 | 1787年美国宪法 | B.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C. |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D.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 | 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
B. |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C. | 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D. | 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车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才,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 | 资本主义的萌芽 | B. | 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
C. | 爵位制度的创设 | D. |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 B. |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C. |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 D. |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 B. |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
C. |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 D. |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