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空气的组成,小明用下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2)小明又设计了如上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只需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__处(填“1”、“2”、“3”、“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只需写一条)。
(3)从课本镁条燃烧实验小明得到启发,于是他用镁代替红磷做起了这个实验,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 _ 。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
和固体
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
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
(1)【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
、固体
;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
和
。
则CaO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如下图所示:
(3)【判断】
a.若
、
和
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Ⅱ(填:成立、不成立)
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填:成立、不成立)。
c.综合
和
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保存;操作③中玻棒的作用是。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中和反应实验中,突然发现未给烧杯中滴加指示剂。于是将实验改为探究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溶质一定有硫酸钠,写出生成硫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溶质除了硫酸钠外,小敏同学认为还可能有氢氧化钠,小丽同学认为还可能有硫酸。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设计与实验】(1)同学们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据此推断同学的猜想不成立,理由是。
(2)小丽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她据此确定溶质还有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华同学提出质疑,因为溶液中的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为了证明溶质是否还有硫酸,请你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要求不能选用指示剂和
试纸)。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 溶质还有硫酸 |
【反思与评价】(1)在探究化学反应后的剩余物质的成分是,除了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李老师在实验室制取了两瓶常见的无色气体,放置在试验台上,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气体可能是,推断的理由是。B气体可能是(写一种)。
(2)请设计实验验证所推断的B气体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在实验室制取B气体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发生装置所需仪器的名称是。
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下图A),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 装置,你的理由是:。
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 B、 C。向试管内各加入 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
A |
B |
C |
水沸腾所用时间(S) |
90 |
30 |
45 |
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