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在制作“浮沉子”时,为了研究受力情况对“浮沉子”浮沉的影响。他们用两个玻璃管进行实验,玻璃管一端开口,重力为4N,粗细相同、长度不同。实验中将玻璃管开口端向下插入水中的不同位置,玻璃管上部始终有一部分气体(质量忽略不计),管内液面距离水面深度为h,用DIS实验设备测量出玻璃管顶上侧所受压力F1和下侧所受压力F2,同时观察玻璃管由静止释放后的运动情况。小佳和小汇分别用长度不同的玻璃管进行了实验,表一、表二是他们各自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一(玻璃管长l1,实验记录:小佳) 表二(玻璃管长l2,实验记录:小汇) |
|||||||||||
|
第二列 |
第三列 |
第四列 |
第五列 |
第六列 |
|
第八列 |
第九列 |
第十列 |
第十一列 |
第十二列 |
实验序号 |
实验装置示意图 |
管内液面深度h(cm) |
管顶上侧压力F1(N) |
管顶下侧压力F2(N) |
释放后管运动情况 |
实验序号 |
实验装置示意图 |
管内液面深度h(cm) |
管顶上侧压力F1(N) |
管顶下侧压力F2(N) |
释放后管运动情况 |
1 |
![]() |
4 |
40 |
44 |
漂浮 |
7 |
![]() |
4 |
40 |
44 |
漂浮 |
2 |
6 |
40 |
46 |
上浮 |
8 |
6 |
40 |
46 |
上浮 |
||
3 |
![]() |
8 |
43 |
48 |
上浮 |
9 |
![]() |
10 |
45 |
50 |
上浮 |
4 |
10 |
46 |
50 |
悬浮 |
10 |
12 |
48 |
52 |
悬浮 |
||
5 |
12 |
49 |
52 |
下沉 |
11 |
14 |
51 |
54 |
下沉 |
||
6 |
14 |
52 |
54 |
下沉 |
12 |
16 |
54 |
56 |
下沉 |
①分析比较第三、五列或第九、十一列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且进一步分析比较可得: 。
②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7、10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或8、9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时物体上浮。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6或11、12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时物体下沉。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9或5与10或6与11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长度不同的玻璃管浸没后,当管内液面的深度相同时, 。
【内蒙古赤峰市2015年中考理综物理试题】甲乙两地相距4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假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每条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Ω,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在甲地把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开关和甲地输电线的两端接成“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进行测量。
甲乙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如图甲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导线不许交叉)。
(2)测量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 A,电压表示数为 V。
(3)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约为 km。
【湖南省长沙市2015年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物理部分)】小亮同学想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电源电压恒定)。
(1)小亮总共做了2次实验,他把第一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填入表中;第二次实验,他将A、B两点间的定值电阻由24Ω换成12Ω,然后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选填“C”或“D”)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则此时表格中空白处的电流为 A。
实验序号 |
U/V |
R/Ω |
I/A |
1 |
4.8 |
24 |
0.2 |
2 |
4.8 |
12 |
(2)小亮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导体中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请你对以上的探究过程做出评价,并写出两点评价意见:
①
②
【广西贵港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R0的实验中,若被测电阻R0的阻值约为30Ω,备有:电流表一个,0﹣0.6A,0﹣3A两个量程,电压表一个,0﹣3V、0﹣15V两个量程;电源四种,电压分别为1.5V、3V、6V、15V;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电阻R0的阻值,还需要的器材是 ;
(2)请在答题卡的空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 的。
(4)为了减小电表读数时的误差,要求在几次测量中,电表指针的示数大于量程的,则电源应选用 V,电压表应选用 量程,电流表应选用 量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5年初中学业考试】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_______(选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依次把M、N跟________(选填“A.B.C.D”)的两端相连,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A.B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分析比较A.B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______(选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5)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4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
C.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D.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广东省梅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温度/℃ |
4 |
2 |
0 |
-2 |
-4 |
-6 |
-6 |
-6 |
-6 |
-6 |
-8 |
|
状 态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固、液 |
固、液 |
固、液 |
固、液 |
固 |
固 |
(1)当实验进行到2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 ℃;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 态;
(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