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在制作“浮沉子”时,为了研究受力情况对“浮沉子”浮沉的影响。他们用两个玻璃管进行实验,玻璃管一端开口,重力为4N,粗细相同、长度不同。实验中将玻璃管开口端向下插入水中的不同位置,玻璃管上部始终有一部分气体(质量忽略不计),管内液面距离水面深度为h,用DIS实验设备测量出玻璃管顶上侧所受压力F1和下侧所受压力F2,同时观察玻璃管由静止释放后的运动情况。小佳和小汇分别用长度不同的玻璃管进行了实验,表一、表二是他们各自记录的实验数据。
| 表一(玻璃管长l1,实验记录:小佳) 表二(玻璃管长l2,实验记录:小汇) |
|||||||||||
| |
第二列 |
第三列 |
第四列 |
第五列 |
第六列 |
|
第八列 |
第九列 |
第十列 |
第十一列 |
第十二列 |
| 实验序号 |
实验装置示意图 |
管内液面深度h(cm) |
管顶上侧压力F1(N) |
管顶下侧压力F2(N) |
释放后管运动情况 |
实验序号 |
实验装置示意图 |
管内液面深度h(cm) |
管顶上侧压力F1(N) |
管顶下侧压力F2(N) |
释放后管运动情况 |
| 1 |
![]() |
4 |
40 |
44 |
漂浮 |
7 |
![]() |
4 |
40 |
44 |
漂浮 |
| 2 |
6 |
40 |
46 |
上浮 |
8 |
6 |
40 |
46 |
上浮 |
||
| 3 |
![]() |
8 |
43 |
48 |
上浮 |
9 |
![]() |
10 |
45 |
50 |
上浮 |
| 4 |
10 |
46 |
50 |
悬浮 |
10 |
12 |
48 |
52 |
悬浮 |
||
| 5 |
12 |
49 |
52 |
下沉 |
11 |
14 |
51 |
54 |
下沉 |
||
| 6 |
14 |
52 |
54 |
下沉 |
12 |
16 |
54 |
56 |
下沉 |
①分析比较第三、五列或第九、十一列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且进一步分析比较可得: 。
②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7、10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3或8、9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时物体上浮。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6或11、12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时物体下沉。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9或5与10或6与11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长度不同的玻璃管浸没后,当管内液面的深度相同时, 。
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表、开关和导线。如图a是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处,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端滑动(选填“左”或“右”),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V,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4)通过移动滑片P,分别记下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绘制成了如图b所示的U-I图像。根据U-I图像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现给你: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0,电流表,单刀双掷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1)请设计一个测量未知电阻Rx的电路图,并画在虚线框内。
(2)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A.对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将开关S与a接触,观察并记录
电流表的示数为I1;
B. 将开关S与b接触,;
C. 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3)用测量所得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符号表示出待测电阻Rx= 。
观看了电视播放的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投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军事演习后,军事迷小明对炮弹离开飞机后影响其水平飞行距离大小的因素产生了两个猜想:
①飞机水平飞行的速度越大,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远;
②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跟飞机飞行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让小球从光滑斜槽上的A点自由滑下,经C点后沿水平方向运动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1点。
(2)保持斜槽的高度不变,让小球从斜槽上的B点自由滑下,经C点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点。此时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由此可证明猜想①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为了验证猜想②,应控制小球离开C点时的大小不变。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让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此时小球落在地面上的P3点,比较OP3和(选填“OP1” 或“OP2”)可得结论: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选填“大”或“小”)。
小琳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琳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 入射角 |
0° |
10° |
20° |
30° |
40° |
41.2° |
41.8° |
42° |
| 折射角 |
0° |
15.2° |
30.9° |
48.6° |
74.6° |
81° |
90° |
/ |
| 反射能量 |
5% |
7% |
26% |
43% |
77% |
84% |
100% |
100% |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当入射角达到°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电流做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三个因素有关。陈鑫同学要通过实验探究电功跟电压的关系,她选用的部分器材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两容器完全相同,电阻丝R1、R2的阻值不同。
(1)为了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R1或R2的连接方式是。
(2)在该实验中选用两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其目的是。
(3)在这个实验中,陈鑫是通过观察比较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
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种思想和方法的是。
| A.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 |
| B.根据小磁针偏转判断是否存在磁场 |
| C.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引入“合力” |
| D.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
(4)烧瓶中不装水而装煤油,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