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的《家》选段,回答问题。
“真的?”她问道,还带了一点不相信的样子。她疑心他在跟她开玩笑。
“当然是真的。你看我什么时候说过谎话?”觉民正经地说,又回头看一眼站在旁边的觉慧,加了一句:“你不相信,可以问三弟。”
“我并没有说不相信你,不过这个好消息来得太突然了,”琴兴奋地含笑说。
“好消息”是什么?琴听到好消息后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回答问题。
欧也妮进房把烛火放在桌上,声音发抖地说“弟弟,我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你的事;但是要是你肯宽恕的话,上帝也会原谅我的罪过。”
欧也妮做了什么对不起她堂弟的事?紧接着发生了哪些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选( )题
在时代,姓和氏已经成了一回事,而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是不配有氏的。
一般认为和是巴金的代表作,而他晚年所写的散文《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巴黎圣母院》体现了雨果的“”原则,女主人公的美貌与男主人的丑陋,女主人公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女主人公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
名著导读简答题(注意: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家》中有段话:“觉民一个人在花园里踱了几个钟头,他问自己:‘屈服呢?还是奋斗到底?’这个时候他有点踌躇了,因为决定了怎样行动以后便没有挽回的余地。”请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觉民“有点踌躇”?事情的经过怎样?(100字左右)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1~2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 |
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
2. |
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 |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 |
2. |
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
名著导读与综合运用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高老头》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展开故事情节。 |
B.《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的关系。 |
C.《高老头》真实记录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封建贵族阶级复兴阶段的累累罪行。 |
D.《堂吉诃德》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葡萄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
E.桑丘·潘沙是《堂吉诃德》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黠中有憨、粗中有细,尽管私心不小,但对堂吉诃德却是忠心耿耿。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一)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释】
①达财:就着学生本有的才质加以指点,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财,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应多样,他所说的教育方式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 |
B.孟子认为人只有接受了“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为君子。 |
C.“有成德者”这种教育方式,是指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
D.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孺悲,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瑟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
材料(二)中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一)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