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农村改革后,中国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个超常规发展的时期,农业年年丰收。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33.6%,年平均增长4.95%。农民收入也有大幅度增长。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1985年的397.6元。……农村改革还有一项更具深远意义的成果是,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部分迁徙自由权的获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到城市非农产业就业,中国农村开始融入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去。
——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
材料三 1933年...在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取得了如下的基本成绩:
(一)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因为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全部生产中的比重已增长到百分之七十。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消灭了工业领域的资本主义成分而成了工业中唯一的经济体系。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消灭了农业领域的富农阶级而成了农业中的统治力量。
(四)集体农庄制度消灭了农村中的贫穷、困苦现象。
(五)社会主义体系在工业中消灭了失业现象,在一些生产部门里保持八小时工作制,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已改为七小时工作制,在有害于健康的企业中规定了六小时工作制。
(六)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一切部门的胜利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这些成绩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它们使工人和农民彻底摆脱了剥削的桎梏,并为苏联全体劳动者过富裕而有文化的生活开辟了道路。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简述你得到的信息结合所学分析1913—1920年趋势变化的原因。
(2)简述该时期我国推行农村改革的历史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基本成绩”中任意一条的看法并阐述理由。(要求:逻辑连贯,符合史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也有“民主”。最早提及的是《尚书》: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大意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为民之主:而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之主。
——金观涛、刘青峰《新青年”:民主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说道:“我们的制度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其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美国独立战争时的杰出人物杰斐逊写道:“我认为有必要吸取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正直的管理国家的唯一方法。”对十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
——马隆《杰斐逊及其时代》
(1)材料一中的“民主”与“民”分别指什幺?
(2)概述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并扼要指出伯利克里提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
(3)据材料三,归纳杰斐逊的主要观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雅典民主与美国民主的本质区别。
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直关心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战争的关系问题,他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教科书颂扬战争,而又掩饰战争的恐怖。它们把仇恨灌输给孩子们。我却要教他们和平而不教他们战争,向他们灌输爱而不灌输恨。……人们应当继续战斗,可是他们应当为值得花精力的事情去战斗,而不是为想象中的地理界线、种族偏见和爱国主义色彩伪装下的私人贪欲去战斗。他们的武器应当是精神,而不是榴弹和坦克。
——爱因斯坦《为和平而牺牲》(1931年)
材料二:1935年,当爱因斯坦在获悉铀核分裂和链式核反应的发现以后,了解到德国正在积极从事原子能方面的研究,他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着手研制原子弹,以免纳粹占先,会给人类造成无穷灾难。整整10年以后,爱因斯坦在谈到“关于建议制造原子弹的动机”时,非常后悔地写道:“关于原子弹和罗斯福,我所做的仅仅是:鉴于希特勒可能首先拥有原子弹的危险,我签署了一封由西拉德起草的给总统的信,要是我知道这种担忧是没有根据的,当初我同西拉德一样,都不会插手去打开这只潘朵拉的盒子。”
材料三:“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方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1)据材料一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希望美国注重研发原子弹的原因。
(3)材料三出自哪一文献?该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缎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楚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待久的国际秩序楚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效,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I》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l、图2、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之初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党和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主要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并简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4)综合上述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变化的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赢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遗,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失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郑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三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制度?上述“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 )TVA有权为开发流域自然资源而征用流域内土地,并以联邦政府机构的名义管理;有权在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建设水库、大坝、水电站、航运设施等水利工程,以改善航运、供水、发电和控制洪水等等。
——摘自《凉山日报》2009年2月10日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田纳西千支流上建起54座水库、9个梯级、13座船闸,把水患连年、贫穷落后的田纳西河流域变成了一个环垸优美、工农亚较为发达的美国中等发达地区。这项治理工程贏得世界范围的卓著声誉。许多人认为,嘉陵江航电开发就是中国的“田纳西工程”。
一一摘自新浪新闻中心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TVA的职能并分析其成立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田纳西流域治理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