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段,并回答问题。
我站立在宽阔的长城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啊,你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塞外强悍的风呼啸着,仿佛倾诉着长城的经历。在长城上,我拼命寻觅着古战场的遗迹,希冀勾画出一幅幅长城内外悲壮的历史画面。在这长城的历史画卷中,不乏反抗暴君的勇士,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
(1)用“__”画出作者站立在长城上看到的景象。
(2)用“……”画出作者所联想到的。
(3)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想作者此时在想什么,体会作者的情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列由上海驶向南昌的列车在飞快地行驶着。就在这极其平常的列车上发生过一桩不寻常的事情……
去年寒假,我随妈妈从上海探亲回来,在火车上突然患了急性肺炎,在卧铺上发高烧,昏昏沉沉的。妈妈急得六神无主。一位好心的叔叔说:“把这件事告诉列车长吧,或许他有办法。”妈妈抱着一线希望找来了列车长。列车长看到这种情况果断地说:“你的孩子病情紧急,现在先采取措施稳定病情,我马上与南昌站联系,列车一停,赶紧送医院抢救。”说完,就快步向列车长办公室走去。这时,车厢里的人们都忙了起来,打冷水、敷毛巾、测体温……这种场面哪像是一节车厢里的乘客?简直就是亲密的一家人。
列车终于驶进南昌站,乘客们就要下车了。只见刚才那位出主意的叔叔走了过来亲切地对妈妈说大姐这是我们大伙凑的2000元您出门在外孩子得了这么重的病拿着这些钱到医院去抢救孩子吧妈妈含着热泪说我们素不相识哪能接你们的钱呢在列车上你们帮这帮那我已经够过意不去的了现在你们又大姐您收下吧孩子得了急病我们出这点钱也是应该的是啊您就收下吧!听着一声声暖人心田的话语看着一双双真诚的眼睛妈妈收下了这饱含真情的2000元钱。这时,救护车来了,我被人们抬下车厢,送上救护车,快速地送到医院。
经过抢救,我的病情好转了。我出院那天,列车长还来了,送我坐上去吉安的汽车。
在列车上的那次经历,在我的心灵里深深地播下了爱的种子。直到今天,我仍忘不了列车上那些好心的人们,是他们使我体验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友爱之心永常存”!
(1)简要写出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2)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短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短文的开头和结尾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动物的“慈母”心
你见过母鸡育雏的情景吗?母鸡“咯咯咯”地招呼孩子啄食,啄食又吐出,顾不得自食。小鸡“玩”累了,就让它们一个个紧贴在自己温暖的胸腹下休息。下雨了,化展开翅膀,犹如换汤不撑开的大伞,为小鸡——。
熊猫对子女的抚抱、依偎等动作好像人类一样。当小熊猫隆重世间,母熊猫便用嘴把它叼起来,抱在怀里,不时地亲吻,舔干孩子湿漉漉的皮肤。当孩子会走后,勇猛妈妈紧跟在后,用爪子“擦掉”小仔身上的泥土。
许多地面上筑巢的鸟类,一旦遇到敌害,还会来一套“调虎离山”计。比如在灌木从中,一窝刚出壳的雏鹌鹑被狐狸发现了。正在屋中的母鹌鹑为了孩子免遭不幸,“扑”地飞了出来,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鹌鹑。爪子以为猎物唾手可得,便舍弃巢穴中的雏鹌鹑猛地扑向母鹌鹑。但当狐狸的爪子就要挣到时,母鹌鹑便机灵的——。但也有时来不及逃避,为了孩子的安全,母鹌鹑成了狐狸的腹中之物。
(1)写出近义词:
紧贴——()唾手可得——()
(2)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①母鸡招呼孩子啄食(),啄食又吐出,顾不得自食()
②母鹌鹑为了孩子免()遭不幸,“扑”的飞了出来。
(3)按要求填空。
①母鸡“咯咯咯”地招呼孩子啄食。这里的引号表示:()
②题目《动物的“慈母”心》中的引号表示()
③文章第二节,作者从()和()两方面叙述母熊猫关心、爱护小熊猫的。
(4)“调虎离山”计,在课文中具体指。
(5)在“母鸡撑开大伞一样的翅膀”句中作者把 比作。
(6)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①文章赞美了母鸡对小鸡的爱。
②文章赞美了母熊猫爱小熊猫以及母鹌鹑爱小鹌鹑。
③文章赞美了动物都有可贵的母爱。
④文章写母鸡、母熊猫以及母鹌鹑关心小鸡、小熊猫和雏鹌鹑的事例。
(7)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使前后联贯。
(8)你还了解哪些动物对孩子的爱,选一件写下来。(不低于200字)
———————————————————————————————————————
依据课文内容回答。
(1)“两股洪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指的是。
(2)《城市的标志》一课中,城市的标志指的是()。其中法国的梧桐是()城市的标志;长春市的标志是()
按原文填空。
最后只剩下树,在()地守护着();只剩下了树,在()地维持着();只剩下了树,用()在滋润着这个城市中()的心灵
短文二
一世荫凉
我渴望着拥有一条美丽的裙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是一种奢望。
第一次穿裙子是在10岁的夏天。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穿上那条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黑裙子是怎样难捺的喜悦,便不顾正午阳光的赤热,风儿一样穿梭于大街小巷。尽管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狗吐着舌头倚在墙角喘息,还有产蝉的聒噪。
当我大汗淋漓、小脸通红地回到家时,看见母亲弯着腰在菜地里拔草,她顾不得拢一拢掉在额前已被汗水沾住的发丝——母亲精心侍弄这块菜地,指望着用它换来油盐酱醋,连同我们的书杂费用。
我只是沉浸在拥有了这条裙子的兴奋里。我没有在意母亲的责怪,更没有觉出母亲那疲惫的、佝偻着的身子是怎样的刺目,是怎样的触痛我,这是我后来想到的。
但很快地,我便没有了当初穿上裙子时的心情。因为同学们穿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裙子,一个个花枝招展,小公主似的。只有我的裙子黑乎乎的,怎么跑,怎么跳,都像个“老小人儿”,全没有了活泼的气息。同学们的眼光怪怪的,有的指手画脚,有的嗤嗤地笑。我涨红着脸,逃也似的跑回家,把裙子扔在母亲的怀里,不管母亲满脸的惊愕,哭喊着要花裙子。
母亲抱着裙子的手有些发抖,黑瘦的脸上就有泪水扑簌簌地往下落,裙子也被泪水浸湿了一片。我慌了,母亲从来没有哭过,他一定是生我的气了。我赶忙扑到母亲怀里,央求道:妈,你别哭了,我再也不要花裙子了。母亲搂着我哽咽着说,慧儿,等我把这茬儿菜卖了,妈一定给你做条花裙子。
那一年,由于贫困,我没能穿上花裙子。那条黑裙子,母亲把它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包袱里,宝贝似的锁了起来。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我终于有了一套又一套美丽的裙子,渐渐地就把黑裙子淡忘了,自然,还有黑裙子带给我的不愉快。
后来,我发现商店的柜台上赫然摆挂着黑色的长裙、短裙,非常引人注目:大街小巷,姑娘们身着黑色裙装居然是那么端庄,那么飘逸。我不禁对黑色偏爱起来,蓦然想起母亲为我缝制的裙子,便求母亲拿出来,母亲不解地看了我一眼,就开了锁,把它找了递给我。我捧着这小小的裙子,觉得它很重很重,难道是沧桑的往事使得它如此沉重吗?
母亲说,我何尝不想让你穿得漂亮些?那时候家里实在没有一分闲钱。给你做裙子的那块布是你外婆留给我的,看见它我就想起你外婆是怎样一分一厘地攒下了两块钱,买了那块布。奔向你能高兴,却不料你嫌它丑。
我看着这条给过我短暂快乐,凝结着外婆的汗水,洒满着母亲泪水的裙子,感觉它是那么亲切。我愧对母亲,由于我的无知,无端地伤害了母亲,她本想送给我一个清凉的夏天,我却不加掩饰地把母亲心中的美好掠夺得一干二净。那条裙子在母亲眼里胜过多少绫罗绸缎,她把最珍贵的东西毫不吝惜地给了我,我却幼稚地否定了它的价值。
如今,这条黑裙子挂在了我的衣橱里。看见它,我便想起那个夏天,母亲在烈日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情景;还有她在灯下一针一线地把母爱注入细密的针脚,为我撑起一世荫凉。
(一)比较词语,正确选择。5
希望渴望盼望奢望期望
⑴能到九寨沟游玩是我()已久的事情,今天才如愿以偿。
⑵对于改变家乡面貌我们满怀()
⑶我()希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祖国早日统一。
⑷一条美丽的裙子,对于小时候贫穷的我来说是一种()。
(二)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我”捧着裙子,觉得它很重很重,是因为母亲把对外婆的和对女儿的缝入了这条裙子中。
(四)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