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材料三: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中国共产党、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材料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存放着这样一段发言:“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2014年也是农历的甲午年,请问材料一中的甲午战争距今(2014)多少年?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八年抗战指的是从哪年至哪年?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
(3)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四回答: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请将代表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填在图中相应方框内:

A.1935年1月,该地召开的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历史的新时期。()

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两大历史事件都是我国在19世纪所发生的重大历史巨变。()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进行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