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2分)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用操作是 。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 。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反应结束后,试管B内的液体分成两层,乙酸乙酯在 层(填写“上”或“下”).若分离10mL该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 .
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步骤如下:①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②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滴定管液面读数,所得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
盐酸体积 |
NaOH溶液体积读数(mL)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
1 |
20.00 |
0.00 |
18.10 |
2 |
20.00 |
0.00 |
16.30 |
3 |
20.00 |
0.00 |
16.22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量取20.00mL待测液应使用(填仪器名称),若在锥形瓶装液前残留少量蒸馏水,将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的体积,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时无气泡
B.锥形瓶装液前用待测液润洗
C.NaOH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Na2CO3生成
D.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4)由以上数据,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若要计算盐酸溶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还缺少的物理量是:;(请注明单位)。如缺少的数据用字母a表示,则盐酸溶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5)下列操作会使结果偏高的是(多选倒扣分)
A.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即注入标准NaOH溶液
B.用酸式滴定管取用待测酸液前,尖嘴部分有气泡,取用过程中气泡消失
C.滴定前,读碱液体积时仰视;滴定后,读碱液体积时俯视
D.滴定前,盛放盐酸的锥形瓶不干燥
如图所示,U形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合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忽略。将封闭有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的装置放置在有光亮的地方,让混合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1)假设甲烷与氯气反应充分,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题目中甲烷与氯气的体积比为1∶1,则得到的产物为________。
A.CH3Cl HCl
B.CCl4 HCl
C.CH3Cl CH2Cl2
D.CH3Cl CH2Cl2 CHCl3 CCl4 HCl
(3)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形管右端的水柱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4)若水中含有Na2SiO3,则在U形管左端会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端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
④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
⑤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
(E) 生成淡黄色沉淀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①试管②酒精灯③胶头滴管④试管夹⑤镊子⑥小刀⑦玻璃片⑧砂纸⑨烧杯等。
药品:钠、镁带、铝条、2 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饱和的H2S溶液等。
(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相对应的实验现象)
①②③④⑤(用A-E表示)
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结论:。
II. 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一种玻璃仪器是。
(2)做1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次。
(3)某同学为了省去清洗温度计的麻烦,建议实验时使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酸和碱的温度,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为什么?
某化学学习小组欲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测量电解产生的氢气的体积(预计H2的体积6mL左右)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现有以下的仪器可供选择:
(1)若要完成以上的实验,将所给仪器连成一整套装置,各种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填编号)是:
A接、接,B 接、接。
( 2)能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3)已知氯气溶于水中有如下平衡:Cl2+H2OHC1+HC1O。常温下在一个容积为50mL的针筒(如图所示,活塞可自由滑动,针筒上有刻度)里吸入40mLCl2和l0mL H2O。
①若将此针筒长时间放置在有日光的地方,最终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用化学平衡的观点解释①的现象:
(4)假定装入的饱和食盐水为50mL(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当测得的氢气为5.6mL(标准状况)时停止通电。摇匀U形管内的溶液后溶液的pH约为____。
某化学反应2A(g)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mol/L。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且C3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