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小李是集邮爱好者。一天,在班级信箱中,他看见寄给同学小王的信上有一张自己寻觅已久的精美邮票。他犹豫一下,还是把邮票撕了下来,珍藏到自己的集邮册内。
材料二:寒假里,陈东一家在哈尔滨拍了好多冰灯照片。回家后,陈东把照片分类整理成册,并称之为“冰城之旅”。陈冬把这本相册带到学校,课外活动时间与同学一起欣赏。
材料三:王兵是一个电脑爱好者,但他只玩游戏。他每天回家先不写作业,而是打开电脑玩个痛快,第二天到学校抄别人的作业。
材料四:一天下午放了学,一向好奇心重的冉冉看到路边围着一群人,他连忙走过去看看,原来是有人在兜售“口袋书”。他拿起一本一看,不禁面红耳赤,里面净是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1)材料一、二、三的哪些行为表现出高雅的情趣,哪些行为表现出庸俗的情趣?为什么?
(2)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3)请你为材料四设计两个不同的结局。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针对日本对我国钓鱼岛领土主权的疯狂挑衅和美国对日本行为的“袒护”,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明确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必要时我们将以武力捍卫领土主权。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日美的行为”反映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3)在保钓行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材料一:班主任刘老师知道郝琳家中非常困难,就写了一份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为郝琳捐款,还请来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进行拍摄,这让郝琳非常反感。
材料二:南京某男子,因搀扶摔倒地的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后来,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该男子被判赔4万余元。判决书称“如果不是该男子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舆论哗然啊,有人将其称为现代版的《农夫与蛇》。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上述材料给了你什么启示?

上课时,小明不专心听讲,主动去和前后桌同学讲话。有的同学小声地应和桌他。小明的举动被老师看在眼里,点名严厉批评了他,小明很是不服气,心理想着:为什么只批评我一个人?真是不公平?
(1)你认为老师的做法公平吗?为什么?
(2)面对这种情况,小明应该怎么做?

【请你参与】
【呼吸之痛】2013年1月北京的PM2.5指数经常“爆表”,只有5天无雾,成了名副其实的“雾都”。这种雾霾沙尘天气,有大气环流稳定的“天灾”因素,但更多的原因还是“人祸”—大量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污染物。
【用水之痛】地下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之源”,一旦遭受污染,治理需千年的时间。如今一些企业为节省成本,将致命性污水通过高压水井直接注入地下,一名名村民因饮用污染水而染上怪病,一个个村庄沦为“癌症村”,“生命之源”变成“绝命之源”。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一个崭新而又充满诗意的名字。2013年3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各级政府要增强紧迫感,更加主动地采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力推绿色发展,把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分析呼吸之痛、用水之痛的原因有哪些。
(2)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矛盾的凸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寻求哪一发展道路?
(3)建设美丽中国,需从建设美丽家乡做起。请你为守护家乡的青山、绿水建言献策。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阐述了“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某校九年级(3)班全体师生以“从我做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其中,解决下列问题。
我解读:
(1)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2)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实现“中国梦”,你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