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祖传
[明]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③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绳吏之法尤峻绳:捆绑。 | B.即以其事属之摇属:交付。 |
C.无逾祖矣逾:超过。 | D.不可胜计胜: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
①闽中法令严核 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涣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①,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②。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③。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桉于路④。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注】
①功曹:汉代辅佐州、郡长官办事的官吏,掌管考查记录功劳等。②擿:(tī),揭发 ③醊:(zhuì),祭祀时用酒酹地。④槃桉:“槃”即盘,“桉”即碗。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州举茂才举:推荐、推举
B、迁兖州刺史迁:调动官职,升迁
C、以简贤选能简:选拔
D、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坐:因为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太守陈宠功曹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C.庖丁为文惠王解牛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简贤选能②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B.①商人露宿于道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C.①悉诛之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D.①其有放牛者②其冤嫌久讼
4、将下面几句话分编为四组,能表现王涣为人品格高尚的一组是
①涣少好侠,尚气力②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③当职割断,不避豪右④得宽猛之宜’
⑤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焕年轻时,喜好行侠仗义,结交强悍轻捷之人,老年时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学习儒学、《尚书》、律令,谋划干大义之事。
B.王涣任温县县令时,严惩奸猾之徒,达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C.王换任洛阳令时,严格要求自己,办事公平,处理案件宽严适宜,对多年积压的冤案,能弄清真相,消除大家疑点;同时又善于斗争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
D.王涣死后,百姓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幼共同集资前去祭奠,人数多达数千人。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举茂才,除温令。
(2)其政化怀物如此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赵急,请救于齐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②门虽设而常关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刑馀之人不可 ②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A.①③⑤ C.②③⑥ B.②⑤⑥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译文:
(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译文:
(3)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相追之 相:他,代其父 B.王赦其罪,上惠也惠:恩赐
C.不私其父 私:偏袒D.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放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王赦其罪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废法:指废除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
4、“过听杀人,自拘当死”在文中的意思是()
A.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B.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C.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D.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5、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严。
B.石奢为官清廉,李离严守法纪,二人都值得称道。
C.石奢清廉正直,李离勇于自责,后者更值得称道。
D.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以保住自己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