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l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B.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法国共和政体 B.美国民主共和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德国君主立宪创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汉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C.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
D.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