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中共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 |
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
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毛泽东思想 |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 D.反对君主制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 | B.康有为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为理性主义。下列因素中对这一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
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③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④工业革命的进行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