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
材料一:综观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兴衰治乱周而复始,不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统治者励精图治,吏治清廉,使国家呈现出治世和盛世的繁荣景象;另一种是统治者沉湎享乐,吏治腐败,使国家呈现出乱世和衰世的败落景象。两种结局诱因多样,究其一点,即吏治清廉和吏治腐败。吏治清廉则开创文治武功彪炳于千秋的治世与盛世,吏治腐败则导致人亡政息遗臭于万年的乱世与衰世。政治清明吏治清廉:治世盛世的奠基石翻阅史书,纵观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在历史上曾闪耀于一时,被许多史学家称之为治世和盛世,它们在历史舞台上虽各领风骚,各具异彩,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但其缔造者遵循的规律和进行的治国实践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历史上治世、盛世的形成,是由众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政策长期综合运用的结果。但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最终还要由执政者群体———皇帝及其辅佐大臣们在一个吏治相对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的环境中去推行、去实践。
——中国古代治世、盛世与乱世、衰世的现代启示《廉政大视野》
材料二:从乾隆后期起,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乾隆6次下江南,共花费7000万两白银。乾隆宠臣和绅当政20多年,积聚了惊人的财富。乾隆死后,嘉庆帝抄和绅的家,估计他的财产相当于清朝10年的财政收入。所以当时的民谚说:“和绅跌到,嘉庆吃饱。”与清朝统治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的世界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中国社会面临严重外部危机。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认为盛世和乱世两种结局的主要诱因是什么?举出古代史上的三个“盛世”名称。
(2)材料一认为“盛世”其缔造者遵循的规律和进行的治国实践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请你以唐朝为例简析这些相似之处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简析清朝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社会面临的“外部危机”主要表现是什么?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事后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
【天朝之梦】
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1)“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唐人街”一词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深远影响力?
(2)“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该文与清朝实行的什么对外政策一致?
【图强之梦】
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
(3)【改编】“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为中国近代化探索开辟道路的是哪一次探索?在后面2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美丽中国梦】
如今,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国梦”经历着第二个一百年。在这第二个一百年,我们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5)“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最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什么决策?
(6)“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你认为和平崛起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如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改编】以下一组图片资料是同学们开展一次纪念活动收集的。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请以“新中国外交足迹”为主题,按按年代将材料一中的这组图片进行归类。(填入图片的英文代号)
20世纪50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70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有何新特点?
(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地位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列强不断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来侵略、反抗本国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华民族不断学习西方文明、探索中国光明前途的历史。
材料2、近50年来,中国人渐渐认识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选自梁启超1923年著作《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请回答:
(1)写出1840年---1900年列强侵略中国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史实两例,这些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写出1840年---1900年间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恶行两例。
(3)依据所学,写出近50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的不足所进行探索两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统一契丹八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国号“契丹”。
材料二: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他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材料三: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他逐步统一邻近部落。1114年发动了反抗辽奴役的战争,一再取得胜利。1115年,他称帝,国号金,年号收国。摆脱了辽的统治。他还令人创制女真文字。
材料四: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建立蒙古国,在整个蒙古高原建立军事行政制度,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确立了蒙古国的规模。随后,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
请回答:
(1)写出上述材料中“他”的姓名。
(2)比较上述材料,归纳“他”们的共同有哪些?(至少归纳两点。4分)
(3)归纳上述材料,得出什么结论?
【原创】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材料二: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材料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的“王初并天下”是何意思?发生在何时?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王”实行了哪两项措施?
(4)这两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5)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请列举出他暴政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