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学生编写的剧本:阿牛是一个北宋的杭州农民,一向日作夜息。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街上错落着很多店铺和会馆,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卖印刷书籍的书店,还有卖布料和瓷器的杂货铺,瓦肆里还有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京剧。阿牛想:“快过年了,得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他走进杂货铺,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
A.3处 | B.4处 | C.5处 | D.6处 |
“在肯定人的显示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段话可能是在评述
A.古希腊的哲学著作 |
B.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 |
C.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 |
D.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诗作 |
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中国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
1953年毛泽东点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在当时解决所有制问题是为了
A.尽快恢复国民经济 |
B.配合国家实现工业化 |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D.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
曾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过的周作人回忆说,当时(1898年)如果某个学生中了秀才,学堂就会挂牌出来,隆重庆祝一番。这说明当时的新式教育
A.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
B.不可能培养出实际有用 |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
D.使科举考试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
清代中叶,苏州地区共有130多种行业成立行会,或建立会馆和公所,且都在官府备案,并将其行规以及有关营业的重要事件,铭刻碑记,以资信守。这反映出当时
A.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