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 |
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思想家是()
A.孔子 | B.庄子 |
C.韩非子 | D.墨子 |
《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
A.《论语》 | B.《道德经》 | C.《春秋繁露》 | D.《四书章句集注》 |
《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论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小农经济是春秋战国时期推动文明转型的经济基础 |
B.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转型 |
C.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文明转型 |
D.儒家学说是推动春秋战国时期文明转型的理论基础 |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 |
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 |